張良晚年是怎麼躲過呂布的追殺,明哲保身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良晚年是怎麼躲過呂布的追殺,明哲保身的?

還不知道張良晚年是如何明哲保身的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漢初三傑之首必是張良,任何吹蕭何的都沒看史料,張良決定了整個大戰略,比蕭何更關鍵。三傑的說法是太史公以劉邦的口吻闡述的,然後第一個說的就是張良,所以說是張良為首自然是可以的。當然,如果非要再從其他方面進行分析,那麼漢初三傑這個說法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畢竟漢初又不是只有三傑,還有一百四十三位列侯和八大諸侯王,其中比三傑強的,功勞大的,也不是沒有。

張良是貴族,是劉邦做皇帝的引路人,同時張良的聰明也體現在他能認清舊制度一去不復返,項羽不能。沒有張良,劉邦怕是混不到一方諸侯,劉邦入關後,派兵把守嘉峪關,項羽西下,破關而入誓要殺沛公,不是有項伯連夜通知張良,張良獻計去鴻門求饒,劉邦恐怕連小命都不保。張良也是吃了一些虧才得出的正確結論,輔佐韓王成一事無成,才發現滅國不可繼。論血統,劉邦別說跟六國國君後代比,跟項羽都差得太遠,作為近距離接觸項羽和劉邦的人,誰優誰劣,張良是有一本經的。

整個鴻門宴的開始就是因為張良救過項伯的命,所以項伯才連夜跑到劉邦大營給張良通風報信,不想讓恩人一起死,結果張良說自己跑了不義,才去見的劉邦。所以張良斷後,如果項羽真是要烹了他,項伯必定不會見死不救,降低了很大的風險,饒是如此,也仍然是膽識過人,畢竟是刺殺過秦始皇的人。

就史書上的記錄看,我認為張良才是三傑中最重要的一人,蕭何的功能並不是就絕對沒有其他人能代替,但張良真是天下獨一個。張良與劉邦相交,對劉邦無所求,所以劉邦對他極其尊敬,兩人之間惺惺相惜。張良初見呂雉,只是覺得她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人。不過,後來,對於呂雉的所作所為,張良就只有一個詞可表達,就是可怕。縱觀歷史,像呂雉這麼手段殘酷的女人,也是少有的。

張良活著的時候,呂後除了報復戚夫人劉如意過分了之外,沒有別的什麼大過錯,惠帝死了,啟用呂氏外戚,也是沒辦法的事,從後來漢幾百年的歷史看,啟用外戚主持朝政,平衡外藩諸王,是科舉制發明之前。最有效的掌握權力的方式。張良的主意,對當時的穩定是有功的,可後遺症就是每換一次皇上,總要接著換一批外戚。

後人對呂氏集團的反感混合了對牝雞司晨的不贊同和事後諸葛亮的評論,呂後本身就是淮泗政治集團創業元老,又具備高超的政治能力和與劉氏皇族的天然血緣。本來就是後惠帝時代的天然掌權人選,以張良的能力必定會支持呂後,至於下手狠毒,這對於政治家本身就不算事了嘛。

說張良依附呂氏不妥,最多是被抓住了什麼把柄,不然呂後問計用不著強邀和劫。不過張辟疆是依附呂氏無疑,當呂後死時將手伸向相權仍主張讓呂氏掌握南北軍,這是和功臣集團徹底決裂了。諸呂的事還是很有爭議的,呂後在專權這段時間有被說是高祖遺風,對漢初統治是有利的,也就是雖然排除了一些障礙,但沒有到奪劉氏江山的程度,而且陳平等人是到了後期才除去諸呂,至於後來的外戚干政,漢初也不是首例,本身與外戚勢力有關。

統治者對張良都是不放心的。張良知道呂後遲早要對他下毒手,就收買了醫生,對外宣稱自己腸胃不好。呂雉就大魚大肉送給他吃,史記記載強食,強迫他吃,就是想害張良,不過沒害著他罷了。呂後死後,張良其實也參與了平諸呂的行動,為劉氏出謀畫策。天下又回到劉氏手中,但他們對張良還是不放心,但又抓不著什麼把柄,就讓張良歸隱了。

小編認為:用道家精神解讀張良才能扣合他的歷史軌跡。張良圖的絕不是紅塵名利,所以才會有絕對冷靜理性的眼光。晚年仙遊也是從心之舉,而不是明哲保身的政治手段。其實在古代對於貴族來說,無論局勢如何動盪,獨善其身(族)都是最佳選擇,所以亂世時期很多士族都會讓後輩效力於多方勢力,貴族出身的人最明白其中道理,所以也最不相信自己貴族的正統性。張良作為一個參謀,提出點子只是本事之一,識別其他人的好點子和壞點子,並且說服領導聽你的,這個才是真能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