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為劉備獻出過哪些計謀?為什麼能得到後世的好評?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良為劉備獻出過哪些計謀?為什麼能得到後世的好評?

張良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謀士參謀的首要任務,當然是幫助自己的主君出謀劃策,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亦或其他方面,最好都能夠擁有解決問題的計謀。那麼,謀聖張良在劉邦麾下效力,受到後世無數的敬仰與讚揚,他到底為劉邦出過什麼謀劃,可以得到劉邦和後世如此高的評價呢?

秦末,經過楚漢戰爭,劉邦消滅了項羽,統一了天下。劉邦當皇帝後,最初定都洛陽。他在洛陽南宮擺酒宴的時候,曾問百官他和項羽的區別。高起和王陵誇讚他有能和天下人共享富貴的美德。

劉邦以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回答「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蕭何……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也就是說,劉邦自認為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的利用資源,採納漢初三傑之謀,而項羽有謀士參謀范增,卻不能用,所以他能得天下,而項羽只能落下個被擒殺的下場。

漢初三傑誰的功勞最大,眾說紛紜,但是從劉邦那句話中尋找答案,和項羽謀士參謀范增相對應的,應該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重點是「運籌」二字。運籌就是從宏觀上、大方針上制定策略,進行謀劃的意思。其實幫劉邦做運籌的不止張良一個人,還有韓信。

當初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蝸居巴蜀之地,就是靠的韓信為劉邦制定的東征以奪天下的方針,而戰勝項羽奪得天下的。但是韓信畢竟是將帥,將帥必須要有對形勢做出準備判斷的戰略眼光。

但是,張良是謀士參謀,是能做到在帷幄之中運籌,決勝千里之外的第一人。他不帶兵,不上戰場,卻往往能為劉邦指明方向,謀劃全局。那麼,張良作為劉邦的第一謀臣,他為劉邦做了哪些謀劃呢?

先秦的選官制度是世官制,也就是子承父官。張良是韓國貴族,爺爺、父親都曾高居韓國相位,還沒輪到張良繼承家族的官位,韓國就被秦始皇滅了。

張良很不開心,連弟弟的喪事都沒辦,就變賣家產找了個大力士,在古博浪沙行刺仇人秦始皇。但是謀劃不當,大力士無法確定秦始皇的車馬,誤中副車。秦始皇大怒,向全國發出通緝令抓捕刺客。

後來的張良能夠為劉邦運籌全局,是來自於一個具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張良拾鞋。張良在刺殺秦始皇失敗,逃亡的時候,路過下邳,為黃石公拾鞋,獲贈《太公天書》,認真研讀後,藉以獻策。

不否認有一些高人,為了試探學徒的誠信,多次考驗,黃石公考驗張良也沒問題。但是,黃石公最後說:「小伙子,13年後我們還會在濟北相見,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這句話是寫進《史記》的。)

而且十三年後,張良真的在濟北見到了那塊黃石,並作為寶物祭祀。黃石公未卜先知,預料13年後的事情我就不說了,更離譜的是,13年後張良見到的是黃色石頭,難道黃石公是黃石成精了嗎?

張良和劉邦初次相遇是陳勝起義失敗,景駒自立為楚王后,二人投奔景駒的途中。後來項梁殺掉景駒,立楚懷王。二人又攜手投奔楚懷王,也就是項梁、項羽叔侄。

張良念念不忘已滅的韓國,於是便勸說項梁復立了韓國,二人短暫分開。在劉邦西進咸陽滅秦的途中,二人再次匯合。張良獻計幫助劉邦進入了嶢關,而後到達咸陽,滅秦。

劉邦作為一個俗人,見到都市的繁華,難免心猿意馬,大肆網羅財寶美女。張良勸諫劉邦約束自身,和百姓約法三章,一般的謀士參謀都能做,更何況這話是樊噲先說的。

張良為劉邦所做的謀劃眾所周知的應該是參加鴻門宴了。要是沒有張良的謀劃,要是沒有張良和項伯的關係(項伯殺過人,張良曾幫助他逃跑),張良很難過得了項羽和范增那一關。

後來,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最初的封地只有巴、蜀,沒有漢中。從地理形勢上來看,自漢中越秦嶺北進較難,但是越大巴山南進巴、蜀卻比較易,漢中是南下北上的咽喉。

張良通過項伯從項羽那裡,為劉邦請到了漢中封地,倘若項羽有漢中地在手,那麼劉邦想還定三秦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這也是張良最重要的謀劃。

張良回韓國前還為劉邦謀劃燒掉了棧道,以麻痺項羽讓其以為劉邦沒有東進的野心。當然後來的韓信,也為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在劉邦平定三秦的時候,張良又為劉邦謀劃,獻計項羽,讓項羽去進攻在齊地叛變的田榮,而不是東邊的劉邦,從而減少了劉邦的壓力,給了劉邦崛起的機會,畢竟那時的項羽要滅劉邦是輕而易舉的事。

在劉邦平定三秦彭城之戰大敗後,韓信從北方繞道呈半包圍姿勢進攻項羽時,又是張良的一個計策,策反九江王黥布,聯合彭越和齊王田榮在後方反叛項羽,給他搗亂,也就是「下邑之謀」。

劉邦能夠戰勝項羽,這三個人功勞非常大。後來三面受敵的項羽,疲於奔命,在快滅亡的時候,各諸侯不聽從劉邦的命令了。又是張良的計策,封韓信等人為王,才能在垓下,以「十面埋伏」和「四面楚歌」之計,滅亡了項羽。

劉邦最初定都洛陽,大多數將領也同意,劉敬則力陳都城不宜建洛陽而應在關中。正是張良為劉邦分析了關中的地理位置,三面環險而固守,只用東方一面控制諸侯,才定都咸陽。

張良一向體弱多病,在劉邦安定後,他也知進退。劉邦翦滅異姓王時,張良更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史記》、《漢書》對張良幫助蕭何籌謀劃策沒有記載,但張良仍被劉邦定位漢初三傑之一,因為若是沒有張良的謀劃,劉邦不知道死了多少次。。,第一謀士參謀名副其實。

張良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哲理,本想辟榖修仙,遠離朝堂,但呂後感激張良的恩德,勸告張良,沒有走成,最後病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