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當初沒有北伐而是休養生息 蜀漢又會是什麼樣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當初沒有北伐而是休養生息 蜀漢又會是什麼樣的

還不知道:諸葛亮不北伐會怎麼樣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首先我想說的是,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人對諸葛亮北伐有個印象,就是諸葛亮不顧國力差距,窮兵黷武。然而這個印象其實是錯的。事實上,諸葛亮是非常有分寸的戰略家。

公元223年4月,劉備病逝後不久,南中蠻夷大叛。蜀漢在失去了荊州之後,本來就只剩一個益州,而現在益州也丟了一部分,對於這種危急情況,大多數人想的肯定是馬上出兵平叛。但是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幹,他的策略是休養生息。一直到公元225年3月,叛亂已經過去了近兩年之久,諸葛亮足足憋了兩年,休養生息了兩年,才決定平叛。這種隱忍,怎麼能說他是窮兵黷武呢?怎麼能說他不注重休養生息呢?

平定南中,前後只用了幾個月,蜀漢損失並不大。並且在征討南中的過程中,諸葛亮還得到了大量資源。此時此刻,諸葛亮是可以攜南征大勝,士氣正旺之際揮師北伐的。然而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幹,他的選擇仍然是休養生息,整頓軍隊。直到又過去了兩年,也就是227年,諸葛亮才上了《出師表》,率部進駐漢中。蜀漢軍主力雲集漢中後,諸葛亮也沒有馬上北伐,他的策略仍然是等,在漢中又足足憋了十個月。一直到公元228年春天,才正式開始第一次北伐。此時,距離南中平叛已經過去了三年。所以很顯然,諸葛亮主持蜀漢大局期間,並非沒有休養生息。他正是很有耐心的花五年時間把蜀漢面臨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了,恢復了國力,安頓了內外後,才開始北伐。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諸葛亮既然這麼能隱忍,他為什麼不繼續忍,繼續休養生息下去呢?這個疑惑,其實不難解釋。

劉備之所以能割據益州,有一個大前提,就是當時中原因為戰亂,人口銳減,曹魏無力消滅蜀漢。但是曹魏的無力只是暫時的,一旦中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和平,經濟逐步恢復,就算整個南方聯合起來,也沒有辦法抗衡北方。這種狀況,三國是這樣,後來的南北朝和隋唐也是這樣。一直到元末明初朱元璋北伐,才算是徹底逆轉了南弱北強的問題,給南朝出了口惡氣。諸葛亮是有遠見的政治家,他知道益州這個小地方,再怎麼發展也有個頭。他在益州憋了五年,曹魏也憋了五年。中原地區地大物博,同等時間競爭,小小的益州怎麼可能競爭的過人家呢?說到這裡,跑個題,說一下土地資源問題。很多人對魏蜀吳三國的印象是這樣的:

由於地圖的原因,除去西域,很多人覺得蜀漢和東吳的地盤面積與曹魏差不多,實力應該也差不多。有資本跟曹魏對耗。然而,中國的地形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

益州真正稱得上富饒的區域,其實也就四川盆地那麼一點點地方而已。跟曹魏坐擁的華北大平原相比,小的可憐。

古代以農業立國,土地是根本,蜀漢大面積都是山丘地貌,不適宜糧食耕種。在這種大前提下,蜀漢哪有資本跟曹魏拼建設?只要中原經濟恢復,蜀漢立馬玩完,絕無繼續割據的可能性。所以諸葛亮憋了五年,選擇在228年對曹魏下手,這是非常合理的。一方面,蜀漢經濟恢復,諸葛亮有資本打這一仗;另一方面,曹魏當時政局不穩,諸葛亮有機會試一試。說到這裡,再說一下曹魏政權當時的困境。

曹魏在大多數人印象裡,實力強大,全國十個礦,它佔七個,吊打吳蜀。然而這個印象在三國後期是對的,但在三國前期是不對的。三國前期曹魏家大業大,但仇人也很多。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曹魏在五個方向都有強敵存在。當時曹魏的南方受東吳的牽制,有十幾萬兵力常年駐守在襄陽和淮南地區,無法靈活調度到西線。除了東吳這個最大勁敵之外,曹魏的北方還有鮮卑軻比能和遼東公孫淵(公孫淵後被公孫恭取代),這兩股勢力的實力也不弱。就拿遼東公孫氏來說,其兵力約八萬,人口六十萬,是一個整體實力約為蜀漢三分之二的存在。魏國要防公孫氏,在幽州和冀州也部署了大量守備兵力,這部分人也無法調動。至於鮮卑部落,雖然人口不多,但草原民族善戰,魏國不可能不防備軻比能入侵,而要防備他,魏國在北方并州和幽州的留守兵力自然也不能少。另外,青藏高原的羌人時附時叛,魏國也要派兵力監視。

所以,雖然魏國人口四倍於蜀漢,但魏國的敵人也多,其在揚州、荊州、幽州、并州常年保持了大量不可調動的兵力,它的機動兵力和部署在雍涼地區的兵力充其量也就十多萬人,並不比蜀漢多多少。最能說明曹魏當時壓力很大的例子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漢軍連關中平原的大門都沒摸到,曹叡就嚇得御駕親征了。這表明諸葛亮北伐,其實贏得機會很大。曹叡不敢托大,也輸不起,他必須要親征,否則這事的後果就嚴重了。

當然我們知道,由於街亭失守,諸葛亮最有可能拿下涼州的機遇,在他手上飛了。這次失利當然是諸葛亮人生當中的一次污點。為此他還自貶三級,辭去了丞相。不過一伐失敗後,諸葛亮並沒有急著報復。他回漢中後的策略是繼續休養生息,沒急著報仇。公元228年冬,諸葛亮派魏延二伐陳倉,這其實根本算不上是二伐,這次出兵的起因是收到東吳在石亭大勝的消息,諸葛亮本著與東吳是盟友關係,趁機騷擾一下魏國。之所以說是騷擾,是因為蜀漢軍出征,連糧食都沒帶夠。僅僅打了半個月就撤了。至於公元229年春天派遣陳式進攻武都、陰平二郡(第三次北伐),諸葛亮目的也僅僅是奪取兩郡,沒有進一步的行動。至始至終都把規模限制的很小。

諸葛亮真正意義第二次大規模北伐,是在第一次北伐三年後,即公元231年春。而這次北伐後,諸葛亮又休息了三年,憋到了公元234年才舉行第五次北伐,也就是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所謂諸葛亮五伐,實際上規模較大的只有三次,而這三次北伐都以三年為期限。諸葛亮每次北伐前,必定要先休養生息,進行充分準備,不搞賭國運式的軍事冒險行動。如此從容,按部就班的北伐,怎麼能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沒有休養生息呢?所以事實上,諸葛亮有休養生息,他的北伐都是建立休養生息基礎之上的。

總的來說,諸葛亮的北伐是以休養生息為基礎,有步驟的出擊。一味的休養生息,這對於蜀漢這種以正統自居,卻由外地人控制朝廷的偏安政權,是不合適的。因為偏安政權如果不主動出去,且長期霸佔著中央政府,本地人肯定會造反。即便不反,只要曹魏攻過來,本地人也會直接繳械投降,不會為朝廷賣命。諸葛亮是明白人,深知不主動打出去,統治根基必定要完。所以他才會既休養生息,也竭力北伐。既要發展也要適時的攻出去,這才是最合理的選擇。實際上,諸葛亮也確實給曹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他的每次進攻都使魏國不得不調中軍支援,極大的消耗了魏國的精力。

另外,不能把後來的姜維北伐和諸葛亮北伐混為一談。因為諸葛亮北伐是建立在休養生息,國內穩定基礎之上。而姜維不通政治,蜀漢後期奸臣當道,姜維事實上不具備北伐的條件。姜維的北伐才屬於窮兵黷武。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