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董昭是什麼人?荀彧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歷史上董昭是什麼人?荀彧的死跟他有何關係?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魏蜀吳三國各自都是人才濟濟。下面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漢末年,曹操手下可謂人才濟濟。就武將來說,既有於禁、徐晃、張郃、張遼、樂進這五子良將,以及夏侯淵、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將。就文臣謀士來說,則有司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陳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謀士之中,董昭明明勞苦功高,卻沒有相對應的名氣。與此相對應的是,郭嘉因為英年早逝,其對於曹操的貢獻,自然是相對有限。

可是,在名氣上,郭嘉卻要遠遠超過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的董昭。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濟陰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東漢末年曹魏謀士、重臣、開國元勳。就董昭來說,長期為曹操出謀劃策,並且,其提出的一個建議,間接害死了另外一位謀士——荀彧。

董昭年輕時被舉為孝廉,後擔任袁紹帳下參軍。多有戰功,但是袁紹聽信讒言,董昭不得已離開袁紹投奔張楊。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東歸,到達安邑。董昭隨張楊前往迎接,被拜為議郎。建安元年(196年),董昭與曹操在洛陽相見,又建議曹操將漢獻帝迎接到許昌。董昭自此成為曹操的謀士。建安三年(198年),董昭升任河南尹。因為平定了張楊的部下,曹操讓董昭出任冀州牧。

在漢末三國時期,一州的刺史或者州牧,已經是一方諸侯了。當然,因為冀州當時是袁紹的地盤,曹操讓董昭出任冀州牧,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董昭的官職待遇,並不意味著董昭擁有州牧的大權。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劉備去征討袁術。對此,董昭立即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這是放虎歸山。

面對董昭的忠言,曹操沒有聽從。結果,正如董昭所料,劉備到了下邳,殺了徐州刺史車胄,正式背叛曹操。面對劉備的背叛,曹操非常憤怒,於是親自征討劉備,並調董昭擔任徐州牧,避免徐州再次出現什麼變故。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紹之間爆發了官渡之戰,東漢末年的兩個強大諸侯,終於要一決雌雄了。在官渡之戰期間,董昭改任魏郡太守,隨曹操征討顏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烏桓,運糧困難。彼時,不僅郭嘉在臨終前貢獻了計策,董昭也起到了作用。曹操在董昭的建議下開鑿了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解決了運糧問題。

《三國誌卷十四》中記載:後昭建議:「宜修古建封五等。」 後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號,皆昭所創。

後來曹操終於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稱號,都是因為董昭的這個建議。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稱魏公時,遭到了荀彧這位謀士的反對。最終,公元212年,荀彧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服毒自盡),年五十。獲謚為「敬」,後追贈太尉。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董昭提議曹操稱魏公,可謂間接害死了荀彧這位謀士。當然,從根本上來看,這還是因為荀彧心懷漢室,而曹操已經開始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二者的衝突自然是在所難免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襄樊之戰中,關羽俘獲於禁,斬殺龐德,可謂威震華夏。與此同時,孫權則派人傳信給曹操,告訴曹操自己準備偷襲關羽,並要求曹操不能洩露消息。

但是,董昭則主張故意走漏風聲,以此增強曹仁堅守的信心,並動搖關羽的士氣。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命令徐晃把孫權的來信射到圍城裡和關羽的軍營中,這讓被圍困的曹仁鬥志倍增。而關羽果然猶豫不決。等到孫權軍隊到了江陵後,關羽慘遭失敗,並失去了性命。

最後,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承王位。同年,曹丕稱帝,董昭升為大鴻臚,位列九卿,進封右鄉侯。由此,雖然沒有位列三公,但是,作為九卿之一,董昭已經是曹魏的大臣了。黃初二年(221年),董昭升任侍中,可以直接參與曹魏朝廷的事務處理。黃初七年(226年),魏明帝曹叡繼位,董昭進封樂平侯,食邑一千戶,轉任衛尉。太和六年(232年),董昭被正式任命為司徒。在漢末三國時期,司徒位列三公,已經是品級最高的官職了,完全可以和丞相、太尉、大將軍等官職相提並論。

對於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的董昭,最終在曹叡在位時走向了巔峰,成為了朝廷重臣。青龍四年(236年)五月乙卯(十三)日(7月4日),董昭去世,享年81歲,謚定侯。對於活了81歲的董昭,是漢末三國時期最長壽的謀士之一了。在《三國誌》中,陳壽曾表示:「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是,在名氣上,董昭卻是以上幾位中最低的一位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