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偷襲陰平破諸葛瞻於綿竹兵臨成都,後主劉禪竟然不做任何抵抗束手就擒,很多人認為,劉禪選擇了投降,是為天下蒼生計,是大智若愚之舉。果真如此嗎?筆者以為不然。
第一,百姓真的免遭塗炭嗎
據《三國誌·後主傳》記載,鍾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寥寥數語將成都慘遭殺戮的景象描繪的淋漓盡致,雖然與鍾會作亂有關,但罪魁禍首是阿斗。蜀漢投降後,魏國曾將阿斗後宮配給將士,李昭儀說:「我不能二三屈辱。」隨後自殺,這說明魏兵進入成都姦淫搶掠已經無法控制,連後宮都沒有倖免何況百姓?
第二,家眷得以保全嗎
劉禪共有七個兒子,太子劉璿被亂兵殺害於成都。第五子北地王劉諶,在其宣佈投降的當日不忍看到先帝基業就此終結及全家受辱的局面,先殺妻子及三個兒子,然後自殺,其情甚是可哀,其境極其悲壯。其他五個兒子雖然暫時躲過一劫,但始終沒能逃脫被殺厄運。孫盛蜀世譜曰:璿弟,瑤、琮、瓚、諶、恂、璩六人。蜀敗,諶自殺,餘皆內徙。值永嘉大亂,子孫絕滅。
第三,真的山窮水盡嗎
鄧艾破綿竹後並沒有急著攻打成都,只是每日令數百鐵騎來成都哨探,阿斗聽說:「城外百姓,扶老攜幼,哭聲大震,各逃生命。」就開始驚惶無措,接著連忙召集文武商議,但商議的重點卻是如何投降。當時姜維領兵三十萬在劍閣與鍾會對峙,鍾會無法突破劍閣已經有班師回朝的打算。另外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和輔國大將軍董厥等各領兵在陽安關口以為諸圍外助,就算諸葛瞻七萬人被鄧艾全殲,此時姜維已經回軍護駕,若成都堅守待援,其結果誠難預料。鍾會作亂授予姜維重兵,裴松之作注時也分析說:會欲盡坑魏將以舉大事,授維重兵,使為前驅。若令魏將皆死,兵事在維手,殺會復蜀,不為難矣。只是世事難料天命不可違。
斗爺召開國會時,群臣有三條建議,一是退保南中七郡,二是投吳,不知斗爺大腦是什麼做的竟然決絕地選擇了第三條——投降。投吳的確是下策,但投魏絕非上策,斗爺完全可以退保南中以待時機。當初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叛亂,孟獲發下毒誓,子子孫孫感恩戴德,從今不復反矣。再說魏兵並未全部佔領蜀地,其中建寧太守霍弋聞成都不守,就沒有立馬放下武器,而是得知復國無望之後才不得已率部歸降。
第四,樂不思蜀是大智若愚嗎
很多人著書立說試圖論證劉禪回答司馬昭的話是大智若愚之舉,筆者無需引經據典加以駁斥,斗爺甘為亡國之君,受辱敵國卻怡然自得,貪圖享樂而樂不思歸,這是智者所為嗎?孫皓雖然昏庸殘暴,但他被虜後竟然把晉武帝和賈充數落的一無是處,那種膽識和機智是斗爺難以望其項背的。突然想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的軟弱和無能應該屈指可數,李煜尚且用詩詞表達亡國之恨,斗爺做了什麼呢?所以劉禪就是十足的「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