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呂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小故事。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想趁曹操全力防備孫權的時候攻取曹魏佔領的襄陽和樊城,但他沒想到,本是蜀漢盟友的東吳會倒戈到曹操那邊,趁機攻打自己的大本營,導致他進退失據,敗走麥城,被東吳將領割下了頭顱,還失去了荊州的地盤,這就是「大意失荊州」的典故。
這場戰事很有趣,發起方是蜀漢,正面交戰方是曹魏,最終得利的卻是本可袖手旁觀的東吳。
蜀漢損兵折將,白白葬送三、四萬將士的性命,還死了關羽失了荊州,劉備氣得眼冒金星;曹魏保住了襄樊,但關羽水淹七軍,損失也不小;東吳則得到了心心唸唸的荊州,為孫權未來稱帝創造了條件。
而東吳最大的功臣就是呂蒙,正是他意識到蜀漢對東吳的威脅比曹魏更大,力主孫權對付關羽,並定下白衣渡江、麻痺關羽的策略,還為孫權推薦了極有軍事指揮能力的陸遜,才取得了這麼大的戰果。
此戰,呂蒙居功至偉。
但襄樊之戰結束沒多久,呂蒙突然死了,當時他才42歲,還是壯年,並非壽終正寢。那他的死因是什麼呢?
《三國演義》裡的描述很神異,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中說,關羽魂魄飄蕩到玉泉山,被修佛有成的普淨大師點化成為玉泉山佛教的守護神,在東吳慶功宴上索了呂蒙的命。
但冤魂索命什麼的,只是羅貫中為了增加小說趣味性而作的藝術加工,沒那麼神。而且戰場上還講什麼因果?真報應起來那就沒完沒了了,誰都不無辜。
真實歷史中,呂蒙是病死的,《三國誌》裡有這樣的記載「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意思是孫權準備封呂蒙為侯,命令未下,呂蒙就發了疾病。孫權十分著急,為他延請名醫,還給出承諾,誰能治好呂蒙就賞他千金,一時醫者如雲。
據說孫權非常關心呂蒙,但又怕自己去看他會勞動他起來迎接,耗費他的精力,就躲在房間外偷看。如果哪一天呂蒙能多吃點飯,孫權就很開心,如果哪天呂蒙病情加重,孫權就愁得睡不著覺。
但雖然孫權關懷備至,醫生們也用心醫治,呂蒙的病還是沒有好轉,孫權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沒成功,呂蒙病逝,孫權極為悲痛。
所以,呂蒙的死和報應沒什麼關係,就是病死。至於怎麼生的病,以古代的醫療衛生條件,外出征戰的將領們身上帶點暗傷很正常。
某些朋友認為,孫權擔心蜀漢為關羽報仇,因而害死呂蒙謝罪。這是不太可能的,孫權沒這麼慫,他要是這點膽子都沒有,怎麼敢和關羽開戰?又怎能建立東吳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