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北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劉備病逝後,諸葛亮成為蜀國權利最大的人物,他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還有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六年間發動了5次北伐戰爭。但從結果來看,並沒有對魏國造成致命傷,反而是諸葛亮因過度勞累病逝五丈原,此後蜀國再也沒有機會翻身。如果諸葛亮選擇休養生息,不急於出兵北上,能否為蜀國帶來轉機呢?其實以當時蜀國的處境來看,無論做什麼選擇,都很難改變最後的結局。
話說諸葛,就出師表和隆重對來說,眼光與才氣絕對是名副其實的,但為何,作為如此聰明之人,難道不明白北強南弱,甚至是聯吳抗曹也難以統一北方的道理?(南北經濟、人口早已決定力量對比),為何諸葛亮沒有選擇實力更勝一籌的曹操,而選擇一無所有的劉備呢?
要說歷史上著名的君臣關係,劉備和諸葛亮是不能繞開的。他們一個雄才大略,一個忠心耿耿;一個有人主之姿,一個是王佐之才。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與魏國、東吳三分天下。
而要說到諸葛亮和劉備的相遇,在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為了吸引曹魏的主力大軍,他設疑兵於斜谷,同時他自己親率大軍攻祁山。當時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聽聞諸葛亮率領大軍進攻,當即聞風而降,叛魏降蜀,一時間關中震動,魏明帝曹叡為了平定動盪,不惜親自坐鎮長安。只可惜諸葛亮錯用馬謖鎮守街亭,導致當時張郃大破馬謖,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此滿盤皆輸,他在無奈之下,只能撤退並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很多人認為諸葛亮北伐此舉是不明智的,但這卻是諸葛亮不得已之法。若是任由曹魏和東吳發展下去,只會加速蜀漢的滅亡,到時候可能會導致回天乏術。而且諸葛亮北伐之前,蜀漢內部其實並不太平,國內糾紛不斷,叛亂四起,加上幼主平庸,朝內人才凋零,後繼無人。而北伐則可以緩和內部矛盾,凝聚內部共識,這恐怕也是諸葛亮選擇北伐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因為蜀國的面積很小,如果蜀國選擇不去攻打其他國家,而是選擇韜光養晦,其他國家也都不是傻子,看到蜀國這個舉動之後,有的國家可能也會效仿,但是很有可能在休戰的這段期間內,別的國家的發展情況要比蜀國好。
所以,在對比下,蜀國還是處於比較弱勢的一方,最終的討伐可能還是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