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劉備和劉秀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因為劉秀和曹操面對的敵人和形勢不一樣,劉秀的首要敵人是王莽,而王莽搞得那些托古改制完全是作死,王莽搞的改制由於帶有明顯的國家統制和壟斷特徵,導致幾乎全階層都反對他,特別是土地國有,地主農民皆反對,西漢末年乃至王莽大亂的典型特徵就是地主豪強帶領農民造反,這種全國全階層的人都反對王莽的時機最利於造反成功。
因為大家有個共同的敵人,在打敗這個共同的敵人過程中可以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加上劉秀本身得到了當地豪強的支持,憑借自身優秀的眼光和才能抓住了這個機會。所以,劉秀順應了整個政治勢力演化的邏輯。他的成功可謂時勢造英雄。其次,劉備本身依靠的庶族地主,這些人寒門出身,好處是,寒門出身的人,有很強的進取心,缺點是這些人只有一茬,如果在這一茬不能夠統一天下。
那麼劉備這樣的人基本無統一天下的可能。曹操是如此、孫權也是如此。誰對士族地主放開大門,誰就能夠繼續維持統一。大略上,劉備勢力絕不妥協,缺點是蜀漢後期,人才嚴重凋零。東吳半妥協。結果孫權疑心病大起,為了繼位人大刀一個勁的揮舞。曹操在世的時候,一個勁的和士族對著幹,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曹丕直接就九品中正了,司馬懿給士族完成了加冕。
再者,至於據蜀無法完成統一,用在劉備身上有點片面了,劉備巔峰是跨荊,益兩州,剩蜀的時候也就人生最後時間了還有人才少這一點,劉備巔峰時刻是沒出現乏才的特徵的,因為蜀漢在夷陵的崩盤,所以諸葛亮時期才出現嚴重乏才狀況,在劉備時期總歸沒什麼大問題,這一條真不是原因。
要知道關羽征襄樊時,已經逼迫曹操一度想遷都,隆中對規劃近乎實現,對比同時代不是無法統一原因。蜀漢出眾的實力、陳群文以治,武以決的思想遺留、執著地追求建功立業還不忘制衡孫權,是劉備戰略上完全被動的一方,這就導致蜀漢的半統一方式導致的戰略地位稀薄。一方面蜀漢喪失了西漢以來一脈相承下來的北方主要作戰點,劉備的霸主心態被過度誇大並吸引了更多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