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篡位 司馬家篡魏和曹丕篡漢究竟差在什麼地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同樣都是篡位 司馬家篡魏和曹丕篡漢究竟差在什麼地方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司馬家篡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最晚從南北朝開始,甚至在兩晉之間,世人便經常把曹操和司馬懿相提並論,認為他們都是和王莽、董卓一類的篡國大盜,而無論是曹魏還是晉朝都屬於來路不正的王朝。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認識的深入,後世對曹氏代漢越來越表現出寬容、認可的態度,而對司馬家篡魏卻始終持批評、否定態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究其原因,或許在以下4點:

司馬懿與曹操

政權的合法性不同。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四分五裂,大大小小的軍閥之間混戰不已,都想過一把稱王稱帝的癮。此時,作為國家「法人」的漢獻帝劉協空有「天下共主」的頭銜,卻根本沒有號令天下的能力,他的政令甚至在都城內都無法推行,真可謂「唯有名號,尺土一民,皆非漢有,期運久已盡,歷數久已終」(見《三國誌·卷一》注引《魏略》)。此時的漢朝已失去統治合法性,實際上已經滅亡。

但即便是如此,胸懷天下、心憂黎民的曹操還是願意保留、保護漢獻帝劉協,並打著他的旗號剿滅群雄、統一中原,讓東漢王朝成功地續命30多年。按照「能者居其位」的原則,作為帝國實際上的「法人」,曹操完全有資格稱帝建國,這也符合大多數國人的期望,根本不存在任何篡逆的成分。所以,等到曹操事業的繼承人曹丕代漢稱帝后,史家便尊奉曹魏而非蜀漢為正統,由此可見一斑。

魏文帝曹丕

跟漢朝的終結不同,曹魏始終沒有出現分崩離析、民心思亂的情況,其統治的合法性得到國內各階層的一致認可,並不存在改朝換代的思想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父子完全是憑藉著各種不要臉、無下限的手段,完成了對曹魏政權的篡奪,其性質無異於強奪國家「法人」地位。縱觀晉朝的創建過程,期間充滿了太多的陰謀詭計、巧取豪奪和無情殺戮,正因得國歷史如此不堪,被後世口誅筆伐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對待皇帝的態度截然相反。在古代中國,君臣大義是社會的普世價值,各種社會關係必須圍繞這個前提進行構建,否則必會造成社會動盪、國家解體。而君臣大義的核心便是人臣必須忠於帝王,任何冒犯、忤逆皇帝的言行,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遭到世人的口誅筆伐。正因如此,儘管漢獻帝劉協只是一介傀儡,但曹操對待他真可謂仁至義盡,而曹丕稱帝后,更是給予他最高標準的禮遇,開新朝之君善待亡國之君的先河。

司馬懿父子劇照

反觀司馬懿,雖然在執政期間沒有廢黜魏帝曹芳,但他肆意專斷朝政、清洗政敵,儼然是把小皇帝當成了擺設,而他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所作所為則更為可惡。司馬師當政時公然廢黜曹芳,而司馬昭在掌權時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弒殺皇帝曹髦,開人臣弒君現象的「先河」。從對待皇帝的態度來看,司馬懿父子的行為極其殘忍,性質極其惡劣,如果不遭受後世的唾罵,簡直沒有天理。

對待反對者的態度迥異。如何對待反對者,既是考察一個政治家氣量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政權合法性的標尺。曹操在崛起、掌權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不少的政敵和對手,而反對他的名士更是大有人在,由此產生一系列的危機,並屢屢將他逼上絕境。雖然如此,曹操卻能守住「少殺、止殺」的底線原則,非到萬不得已,不會殺死反對派,更不會將其滅門,而曹丕亦是如此。這是曹操父子的過人之處,屢屢為後世所稱道。

曹操劇照

但在司馬懿父子看來,既然要剷除對手,那麼就應該把跟他沾親帶故的所有人都處死,而且不分主從、親疏,直殺得對手人頭滾滾、斷子絕孫才滿意。後世的政治鬥爭之所以沒有底線,正因司馬懿父子開了「先河」,而魏末晉初名士群體中,之所以會盛行放浪形骸、消極避世的現象,原因便是司馬懿父子實施「白色恐怖」所致。正因如此,後世對司馬懿父子痛恨不已,連帶著對晉朝也不會有好感。

社會治理的能力差異很大。曹魏是在東漢王朝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新王朝,它的誕生終結了中原長達數十年的戰亂,使流離失所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被摧毀的社會生產得以恢復,文教事業得以存續,對於飽受戰亂之苦的民眾來講堪比「黃金時代」,這無疑增加了曹魏代漢的合法性。與此同時,曹魏總能通過戰爭或外交途徑化解邊境危機,使中原免於蠻夷的侵略,同樣值得後世稱道。

晉武帝司馬炎畫像

反觀晉朝,雖然最終完成了天下一統的局面,但由於晉武帝的制度設計嚴重失誤,剛一登基便大封宗室、子侄為諸侯王,並讓他們統領重兵、鎮守地方,結果造成諸王擁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局面。不僅如此,晉武帝還忽視邊境危機,允許五胡大規模內遷,由此給帝國種下滅亡的誘因。果不其然,晉武帝死後不久,大規模的「八王之亂」便爆發,不僅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更要命的是開啟了極度混亂的「五胡亂華」時期。

五胡十六國形勢圖

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雙重打擊下,風雨飄搖的西晉帝國崩潰,並在316年被匈奴人建立的漢趙滅亡。這個異常短命的大一統王朝,從創建到滅亡僅有51年時間,如果按統一中國的時間算起,則只有37年時間。由於晉朝如此短命,並且其滅亡給民眾帶來無窮的災難,史家對晉朝沒有好感,後世對司馬家充滿鄙夷,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史料來源:《晉書》、《資治通鑒》。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