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瞭解司馬懿和司馬師,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東漢末年,動盪不安,政權相爭的事情從未停下腳步,天下大亂,維持了四百年的大漢王朝覆滅,自此,三國時代正式開啟,但最後的贏家,並不是魏蜀吳的其中一個,而是司馬家族。
眾所周知,聞名於世的高平陵之變為司馬家族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此之後,曹魏的大權實際上是歸司馬懿與司馬師所掌管,而司馬家族的三大傑出人物也從此登上了歷史的舞台,分別是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
相信對於司馬懿與司馬昭大家都有一定的瞭解,而三人之中,司馬師就比較不容易被大眾熟記了,主要原因還是那時候的他沒有做出什麼實際的成就。
司馬懿作為曹魏的老臣,在最後奪取了曹魏的實權,從此在歷史上寫下了深深一筆,司馬昭以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走進大眾視野,而司馬師呢,可以說是平平無奇,好像只在高平陵之變中出現過。|
其他的時間,司馬家族只有司馬懿和司馬昭在露臉。司馬師作為三人之中看似最不起眼的,為什麼司馬懿在逝世時選擇傳位給了司馬師而不是早已經大名鼎鼎的司馬昭呢?今天將探討司馬懿的最終決定,找出選擇司馬師的原因。
禮法的不可侵犯,嫡長子繼承製有一定的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司馬師是司馬懿的長子,而司馬昭是次子。在那個年代,對於禮法還是非常重視的,畢竟這種規則,是一直被傳承的。
所以當時的人們對嫡長子繼承是非常推崇的,包括司馬懿自己也是這樣,他身為嫡次子,開始也沒有權利,是在父親和兄長去世之後才有資格掌管司馬家族的。因為嫡長子的身份,司馬懿從小就對司馬師進行嚴格的培訓,就是期待將來他有足夠的能力繼承司馬懿的位置。
司馬師出生時就已經注定了自己的不平凡,嫡長子在當時來說就是要背負著對整個家族負責的責任,這是誰都改變不了的、已經成為定局的。
儘管當初司馬昭的作為更大,但是司馬懿不能因此就選擇司馬昭,很容易引起家族混亂,還會給後世留下不好的習慣,所以司馬懿還是不可以選擇他為繼承人,要嚴格遵循禮法。
司馬師的能力遠高於司馬昭,只是未被發現。
可能後人對於司馬師的態度懷疑居多,都認為司馬昭才是真正的才能之人,但事實並不是這樣。司馬昭得益於後世給他帶來的名氣,眾所周知,西晉開國皇帝是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
因此,西晉當時的皇帝全都是司馬昭的後代,在那樣的環境下,司馬昭怎麼可能沒有名氣呢?再說說司馬師,實際上當初高平陵之變若沒有司馬師的援助。
司馬懿能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相傳當初司馬師為司馬懿提供了三千名可以以一敵十的士兵,在戰爭之時起了很大的作用。
與其說司馬昭能力強,不如說司馬師屬於悶聲幹大事的人,當初的司馬懿在發動政變之前,可以說是與司馬師一同商量對策,試問若司馬師真的沒有才能,司馬懿怎麼可能與其商量關乎性命的事情。
實則他文武雙全,從小就被父親寄予厚望,對他的教育可以說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司馬師本人也很爭氣,天資過人,是一位經歷過戰爭磨練的將士,曾經擊敗了吳國蜀國的進攻,可見他的軍事才能。
在發動政變之前,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顧及往日情分,向自己的妻子夏侯徽狠下殺手,在此之後,接連殺掉了曾經與之交好的夏侯玄,更是殘忍地滅了夏侯玄三族,而後將曹芳廢掉,讓年幼的曹髦繼承皇位,從此有了絕對的權威。
他深知父親的想法,顧及曹魏的恩惠,不願對其趕盡殺絕,於是司馬師便沒有對皇帝進行殺害,而司馬昭則是不同,他的野心再一次佔據了他的思想,沒有理解到父親的點。
司馬師的心理素質高於司馬昭,能夠從容應對
高平陵之變的前一夜,司馬懿將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並派人觀察兩個兒子的行為,只見司馬昭,變得心亂如麻、坐立不安,在夜晚輾轉反側也難以入眠,而司馬師就不同了,他的表現令人不得不佩服。
沒有因為此事擾亂自己的心智,反而在夜間還打起了鼾聲。通過二人的表現,司馬懿覺得司馬師的心理素質是遠高於司馬昭的,他在遇事時候不會慌亂,只會更加冷靜,而司馬昭而恰恰相反。
結語:
高平陵之變之後,可能司馬懿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決定吧。司馬師的性格與才能更加適合繼承司馬懿的地位。
而身為嫡長子也合情合理,歷史也向我們證實了當初司馬懿的選擇是正確的。司馬懿去世之後,司馬師在處理曹魏內部的動亂以及地方的反對時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