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外寬內忌、睚眥必報,但凡是得罪過他的人鮮有能善終者,就連頭號大謀士參謀荀彧也因為反對他稱魏公,而落得被逼自殺的結局。但凡事都有例外,軍閥張繡曾經背叛曹操,並殺死他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但在第二度投降後,非但沒有被殺,反而還深受重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三國網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01 叛曹
張繡是漢末涼州武威郡祖厲縣人,年輕時在本縣擔任小吏,以意氣雄豪、膽量過人著稱。涼州軍閥董卓軍入洛時,張繡投軍報效,並在叔父張濟的麾下任職,以軍功升至建忠將軍,封宣威侯。董卓被殺後,部將李傕、郭汜控制朝政,張濟因與他們關係不和,於是率眾攻略荊州,結果在進攻穰城時被流箭射死,時在漢獻帝劉協建安元年(196年)。
張濟沒有子嗣,所以在他戰死後,麾下的兵馬便由侄兒張繡統領。荊州牧劉表聞訊後,在遣使弔唁張濟的同時,向張繡表達休戰、結盟以便共同對抗曹操(此時已迎奉漢獻帝劉協遷居許都)的意願。張繡雖然痛恨劉表,但出於保存實力的需要,不得不暫時擱置私人恩怨,跟仇敵結成同盟。此後,張繡進駐宛城,跟劉表形成掎角之勢。
張繡與劉表的結盟讓曹操深感不安,為了防止他們偷襲許都、劫持獻帝,於是決定乘張繡立足未穩之際發動進攻,以消除心腹之患。因此,在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宛城,結果行軍至淯水時,張繡便因眾寡不敵率軍投降。事情本應該就此了結,可是曹操卻在進駐宛城後,公然霸佔張繡的寡嬸鄒夫人,並暗中策反猛將胡車兒,由是激怒張繡。
為了報復曹操,張繡在謀士參謀賈詡的建議下,深夜率兵偷襲他的大營,差一點兒將其擒獲。由於事發倉促,毫無防備的曹操被打得大敗虧輸,不僅心腹愛將典韋為保護他力戰而死,就連他最器重的長子曹昂,也因讓馬給他,不幸被追及的敵軍殺害。經此一事,曹操跟張繡結下不共戴天的仇怨,恨不得對他食肉寢皮。
02 降曹
雖然被曹操恨入骨髓,但張繡最終還是聽從謀士參謀賈詡的建議,在官渡鏖戰期間第二次投降曹操。對於張繡的歸順,曹操大喜過望,非但沒有追究舊日的仇怨,反而進拜他為揚武將軍,並讓兒子曹均迎娶張繡的女兒為妻,兩人由此結成兒女親家(曹均是曹昂、曹丕的異母弟,周姬所生)。不僅如此,曹操此後每逢征戰都會把張繡帶在身邊,盡可能為他提供建功立業的機會。
此後8年間,張繡跟隨曹操擊敗袁紹、掃平河北,立下赫赫軍功,並因此被晉陞破羌將軍,加封食邑至兩千戶。漢末天下大亂、人口劇減,十戶之中往往僅存一戶,因此將領的封邑沒有達到一千戶的,唯獨張繡達到兩千戶,由此可見曹操對他的器重程度(「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見《三國誌·卷八》)。
眾所周知,曹操是個外寬內忌、睚眥必報之徒,凡是得罪過他的人,鮮有能得以善終者。想當年,曹操因為父親曹嵩被徐州牧陶謙的部將張闓所劫殺,曾把刻骨仇恨傾瀉在徐州的無辜百姓身上,死在其刀下的冤魂多達數十萬(詳情見《後漢書·卷七十三》)。陶謙雖然僥倖死在病榻上,但等到曹操攻取徐州後,其家族依然難免被屠滅的結局。
但令人倍感意外的是,雖然身為曹操的仇人,但張繡非但沒有被殺,反而受到重用,實在是反常。其實,曹操何嘗不想對張繡食肉寢皮,但政治考量最終還是壓倒私人恩怨,迫使他不得不寬恕仇敵。畢竟,當時跟曹操作對的軍閥為數甚多,加之朝堂上還有一大幫政敵,唯有做戲給天下人看,表明自己是個公而忘私、不念舊惡之人,才能收買人心、消滅群雄、穩定局勢。
03 身後事
關於張繡的結局,史書的記載出入很大。按照正史《三國誌》的說法,張繡在跟隨曹操北征烏桓時,因為罹患重病死在途中,時在建安十二年(207年)。但是,依據曹魏郎中魚豢私撰的《魏略》記載,張繡是因為受到曹丕的言語威脅,心中恐懼至極而自殺(「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繡心不自安,乃自殺」)。
雖然《魏略》的記載比較翔實,但真實性卻值得可疑。因為,曹丕此時尚在許昌,並未跟隨其父北征烏桓。與此同時,曹丕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才升任五官中郎將(相當於副丞相),比張繡去世整整晚了4年。更何況,曹操正是用人之際,曹丕斷不敢逼死父親器重的將領,因此張繡憂懼自殺說很可能是魚豢的捏造,可信度極低。
不管是病死還是被逼自殺,張繡的身後事無疑相當風光,曹操不僅假惺惺地擠出幾滴眼淚,為他上謚號為定(註:按照謚法,「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屬於美謚),並且允許其子張泉承襲侯爵。張泉在曹操的提拔下,最終官至長樂衛尉,掌領衛士、守衛宮殿門戶,雖然職位不高但權力卻很大。
曹操雖然厚待張繡父子,但內心深處肯定恨不得把將他們千刀萬剮,而這個心願最終由曹丕來替他完成。就在曹操病死的前一年(219年),張繡離奇地捲入「魏諷謀反」案,因此被魏王世子曹丕逮捕並處死。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曹操授意曹丕這樣做,但這種結果應當令他相當滿意。畢竟,張繡殺死曹操的愛子曹昂,如今由其子張泉來抵命,也算是一種不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