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尷尬的帝王會面?曹奐見劉禪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史上最尷尬的帝王會面?曹奐見劉禪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互相征伐,百姓流離失所。然而天下諸侯雖然各自爭奪地盤,但在各路諸侯心中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卻沒有泯滅,名義上還是尊崇漢室的,所以也就有了後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這是自古以來亙古不變的規則,然而在三國中卻有一件這樣的怪事。兩位皇帝同處一朝,而且還相談甚歡。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首先來解一下這兩位皇帝!

首先來瞭解一下這兩個人。劉禪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蜀漢之主劉備的親兒子,小名叫阿斗。劉禪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皇帝,有的人說他是白癡君主,也有的人說他是大智若愚,但是無論如何他這個亡國之主的身份是跑不掉了。

雖然司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的,但他礙於所謂的面子,將這事就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去完成,就像當年曹操不稱帝而讓曹丕去稱帝一樣。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襲封晉王、拜相國。同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晉朝,史稱「西晉」。奪得了老曹家的江山之後,司馬炎需要面對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怎麼處置曹奐。畢竟皇位是人家「禪讓」給自己的,如果殺掉他就證明自己是搶得了,所以只能讓他活著。

同時,世人公認為劉禪的「智力」低下,原因是劉禪被俘虜後,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中,曾當面開他的玩笑,問他想不想念故國蜀漢,劉禪答了六個字:「此間樂,不思蜀」。就是因為這7個字,劉禪被戴上了超低智能的帽子,從此後世就把劉禪視為亡國之君標準樣板。

在劉備給劉禪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丞相歎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這句話翻成陳大白話就是,丞相諸葛亮認為劉禪很有智慧也有度量,比我期望的要好,如果真的如此,我便沒有疑慮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劉禪在內外交困中還做了29年皇帝。認為劉禪有大智慧的人,經常拿上面三個案例來試圖證明:你看,劉禪關鍵時期一句話保全自己;你看,諸葛亮都認為劉禪很聰明。很遺憾,這些都不能說明劉禪有大智慧。

陳壽是蜀漢舊臣,他在《三國誌》中評價劉禪,「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昏暗之後,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陳壽認為劉禪在位期間,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明智君主,而到了後期則昏庸。

曹奐是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之子。公元260年,魏帝高貴鄉公曹髦被殺後,司馬昭召集群臣商議,最後擁立曹奐為帝。曹奐有了曹髦的前車之鑒,所以登基後,為人非常低調。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事事都聽從司馬昭的。

公元263年,曹奐在司馬昭的授意下,詔令諸軍大舉進攻蜀漢。派鎮西將軍統兵十萬直奔成都,征西將軍鄧艾和雍州刺史諸葛緒分別統帥三萬大軍協助鍾會。最後在三方勢力的配合下,鄧艾率先攻到成都,滅亡了蜀國。蜀國滅亡後,曹奐下令將劉禪押往洛陽,並敕封為安樂公!

等到後來,司馬懿家開始想要謀權篡位,就廢棄了當時的曹魏皇帝,想重新扶植一個傀儡上台。曹奐就被司馬昭給看中了,被司馬昭捧上了皇位。在曹奐登上皇位之後,他也沒有去反抗司馬家,反而盡力的去配合司馬家。也得益於此,曹奐最後善終。

據記載,當年劉禪被押到洛陽後,按照規矩,劉禪應該首先去拜見魏帝曹奐。所以當時司馬昭就安排了這兩位帝王見面!當天曹奐接見完劉禪後,擺宴為劉禪壓驚,據說兩位帝王當時詳談甚歡,有時候說道痛處,兩人還相視落淚,就連監視他們的下人都不禁傷感。為此曹奐和劉禪的這次會面,也被後人看成是三國中最搞怪的事件,一個傀儡皇帝,一個亡國之君,不知道會在這場毫無意義的政治接見上,會談些什麼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