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整部書的基調是「尊劉貶曹」,但是實際上把劉備和曹操都貶低了一番。貶低曹操是在德行上,貶低劉備則是在能力上。《三國演義》中劉備給人的印象是軟弱無能,屢戰屢敗,遇事只會找諸葛亮。魯肅來討要荊州的時候,劉備聽諸葛亮的話,在魯肅面前哭得天昏地暗,完全不像一個戎馬半生的將軍。
其實歷史上的劉備並非如此,身為一方諸侯,有威儀才能服人。劉備也確實哭過幾次,不過完全不像《三國演義》中虛以委蛇,示人以弱,而是真真切切的情感宣洩。劉備的謚號為漢昭烈帝。《逸周書·謚法解》中記載「有功安民曰烈。以武立功。秉德尊業曰烈。」從劉備的生平事跡來看,他確實當得起這個美謚。
劉備少年的時候就體現出任俠的一面。「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馬商張世平、蘇雙看出劉備的潛力,決定在他的身上投資,資助他拉起一支隊伍。「黃巾起義」爆發之後,劉備率領這些鄉勇立下很多軍功。此時的劉備沒有地位,白手起家,軍功完全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劉備因為軍功得到一個安喜尉的官職。因為督郵傲慢無禮,劉備直接衝進去把督郵綁起來,一頓毒打。在《三國演義》中將這件事移花接木到張飛頭上,估計是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但是試想看,劉備是在戰場上見過血的人,又怎麼可能沒有暴烈的一面。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屢戰屢敗,勝仗幾乎都是手下人打下來的。在歷史上,劉備的軍事才能雖然趕不上曹操這個「超世之傑」,但也是相當出眾的。曹操的部下基本上都不是劉備的對手。在汝南,劉備擊殺蔡陽;在博望,劉備用伏兵大敗夏侯惇和於禁;在定軍山,劉備擊潰夏侯淵,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而在《三國演義》中,這些勝仗又被分攤到劉備集團中其他人的頭上。
劉備非但不軟弱,還稱得上英勇好戰。《九州春秋》中,劉備因為大腿上的肥肉哭泣,證明之前他也是親自上陣殺敵;有一次劉備和曹操作戰不利,劉備親自頂著箭矢不願意退兵。後來還是法正擋在劉備身前,劉備頭腦清醒過來,下令撤退。劉備能有劍法《顧應法》流傳後世,也說明他的武力不會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