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孔融的故事,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孔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耳熟能詳的三字經是我們小時候都曾聽過的,孔融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20世孫,他小的時候以恭敬孝順聞名,那麼為什麼會走上弒母的道路呢?
這要從孔融所處的政治背景開始說起,孔融天賦異稟,勤奮好學,加之書香門第,在漢獻帝劉協即位後,他就被重用,朝堂之上孔融剛正不阿,絲毫不懼,暗中他走訪官僚之中的貪污之人,記錄在冊,被他檢舉的人多為宦官親族,於是對他威逼利誘,但是孔融則視若無睹,陳述罪狀時毫不隱瞞,據實稟告。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
孔融初入官場,恰逢董卓把持朝政,孔融便和董卓激烈的爭辯,董卓懷恨在心,將孔融貶官,聯合群臣將孔融貶任於北海,而北海是當時黃巾軍最為猖獗之地,時局複雜,自此,孔融開始了在北海六年任職,所以後世稱孔融又為孔北海,文治北海,孔融下發檄文,修繕城邑,開辦學院,推舉賢才,而後親寫書信與周邊州郡聯合謀劃討伐黃巾軍,但是黃巾軍的數量龐大,孔融又不得不求助於他人,當時的平原劉備在收到求助之後,立刻出兵解圍,而後袁紹招攬孔融,孔融明白曹操和袁紹二人,終究會攻打漢室,所以他果斷拒絕,袁紹招攬孔融失敗之後,便攻打了北海,整整持續了半年,由於兵力懸殊,孔融的妻兒被袁紹的長子袁譚擼去,自己則連夜逃亡。
漢獻帝劉協遷都之後,徵召孔融為少府,每逢朝會都會問起孔融的意見,一時之間,孔融在朝堂風頭極盛,群臣提議恢復「肉刑」,要用酷刑讓宗室百姓畏懼王法,而孔融站了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舊時人們不分善惡,淳樸善良,是有了戰爭,政局混亂,百姓們才渙散不服,君王要有為君之道,就不需要有酷刑,由此可見孔融的仁慈與愛民之心。
但好景不長,曹操後來把持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乃宦官之後,他的出身和所作所為令孔融十分不齒,孔融便很多次在朝堂上彈劾曹操,曹操以軍隊要節約糧食為由下了禁酒令,對此,孔融大為反對,當即寫寫下了諷刺文章說,城市之人,無不飲酒,曹公,為何禁酒呢?這點是愚昧之舉,他的這個舉動引起了軒然大波,仇恨也在曹操的心中埋了下來。
在滅完袁紹之後,曹操和曹丕同時看中了袁紹的兒媳,甄姬,最後,曹丕迎娶了甄姬,孔融便寫文章,大加戲弄,以紂王比喻曹操,此事無疑是結局了曹操對孔融的容忍。孔融向來生性灑脫,不拘泥於禮教和條例。孔融曾提出過父母無恩論,就是說父母與兒女毫無恩情,父母與孩子好比器皿與物品,物品取出自然與器皿毫無關係,孔融甚至還大放厥詞說,父母無恩,孩子只是父母歡愉之後的一個結果,他說自己有糧食,寧肯給陌生人也不願意給父母。
聽到這樣的觀點,曹操喜出望外,因為這樣的言論顛覆了傳統觀念,違背了孝道,所以曹操便以此為由稱其此番行為,無疑弒父弒母之舉,給孔融扣上了一個不孝不敬的帽子處以死刑,所以我們說的孔融弒母,並不是指孔融真正的殺掉自己的母親,而是曹操給他扣上了這頂大帽子,孔融究竟是否提過這個論點,後人無法考證,孔融與曹操之間還有什麼更深的矛盾,也無從得知。仰望歷史後,各有分說,孔融也只是被後人詠歎一句,融四歲能讓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