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董卓進京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董卓當初進京時只3000人進入洛陽,董卓為什麼就敢廢立皇帝殺太后?董卓到底有什麼仰仗?
董卓亂政,是東漢政權的一大轉折點,他帶兵進入朝廷,篡奪了國家的政權,隨意廢立皇帝,這讓他能漸漸控制朝廷。董卓的生涯也是非常有意思,如果單單看著前面的事情,好像他就是一個忠臣良將,一心為了國家平定邊疆的敵人。可後來董卓就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他不僅控制都城,開始篡奪國家的政權,更是在兩京大開殺戒,不斷搜刮民眾的血汗錢,這也讓董卓留下了無數惡名,他的做法確實是不太合適。董卓這個人能發跡,也是有些運氣因素,他正好就趕上了漢末大亂,朝廷沒有人做主的局面,董卓抓住機會,帶著自己的這點兵馬順利控制了朝廷,這才有了他輝煌的時刻。
董卓劇照
和演義裡面不太一樣,董卓他在進京的時候,並不是帶著龐大的大軍,而是帶著幾千人兵馬。這點兵馬確實不算什麼,當時東漢政權內部的禁軍,還有周邊來勤王的部隊,人數都不比他少多少,這就是董卓厲害的地方。董卓真就靠著三千多的兵馬,順利控制了國家,還為自己獲得了極大的利益,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其實董卓最關鍵的還是控制皇帝,他能在朝廷裡面隨意廢立皇帝,這就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政治利益。董卓他在進入京城之後,迅速兼併何進等人的兵馬,這些人投靠他已經是很不可思議了,更不用說董卓隨後又能輕易廢掉皇帝。
原本漢朝的天子是少帝劉辯,他才是正統的皇帝,可後來漢朝的天子就變成了劉協,這就已經完全不同了。董卓靠著這點人馬,不僅順利控制了京城,還順利廢掉了原來的皇帝,他為何能做得這麼順利呢?其實,東漢最終滅亡的主要因素,還真不單單是董卓的問題,這與外戚的問題有著極大的關係。漢桓帝在位的時候,就不希望立少帝作為皇帝,他心裡還是忌憚外戚的勢力,因為皇子劉辯,是何皇后所生,他不僅有著外戚的支持,更是有著法統的幫助,漢桓帝無可奈何之下,也不得不立他作為皇帝。其實皇帝更近喜歡劉協,可由於劉協只是王美人生的,論法統來說,他很難比得過劉辯。
在桓帝死後,何氏開始專權,這也是漢朝敗亡的主要因素。其實當時不光是宦官反對何氏,就是士族也反對何氏,畢竟何氏並不是什麼好出身,只是普通的人家,這在注重門第的漢末是很糟糕的。因此董卓在選擇廢立皇帝的時候,像朝中士族的代表袁隗,這些人都是支持董卓改立皇帝的。這就看出一個問題,董卓在當時的一些政策,似乎並不是那麼不得人心的。他在廢立皇帝的時候,滿朝上下也只有盧植一個人反對,就這樣他順利完成了廢立皇帝,這就已經很奇葩了,廢立皇帝自古都是國家的大事,董卓哪怕有兵,要是不能得到士族的支持,就無法順利完成。董卓他能廢立皇帝的關鍵,就在於原來的皇帝劉辯,並不是適合士族利益的君主,他的出身確實不行,何進一族沒能得到士族的全力支持,再加上他已經弄權被殺掉,何家就徹底失勢了。
劉協劇照
董卓這個時候提出廢掉皇帝,他就順應了一大批士族的意思,這些人當然不會反對他,還會積極幫助他廢掉皇帝。其實從董卓入京之後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他是明顯想要拉攏士族的,像袁紹這些人,和他鬧翻之前都得到了他的重用,在各地任用的官員,也都是這些士族的子弟。可見董卓是一心想要討好士族,那麼他就會全力推上一個士族擁護的皇帝。劉協或許不是那麼合適的人,但相比與何氏一族有著密切聯繫的劉辯,劉協繼位對這些士族是更有好處的,他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董卓劇照
此外,當時劉辯已經失去了庇護自己的力量,他能坐穩皇位,就要靠自己的母親一家,何氏掌權讓他的力量也變得更強一些,這也是東漢很多皇帝縱容外戚掌權的主要因素,上位之後,為了讓劉辯的權力更加穩固,他們還和宦官結盟,拉攏宦官,希望能保證皇位的穩定。可隨著何進一派與宦官的火並,雙方也是殺得天昏地暗,兩邊的損失都是非常嚴重,這也導致劉辯可以依靠的勢力都已經被滅掉了,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沒有辦法繼續掌權了。等董卓入京的時候,劉辯這邊連可以依靠的人都沒有,他被廢掉就由著董卓做主了。那麼董卓為何非要廢掉皇帝呢?除了討好士族之外,他還有別的想法。
劉協劇照
董卓以外藩的身份進入到京城來負責國家大事,這本來就是不適合規矩的,因此他需要扶持一個不合法統的皇帝,劉協就適合他的要求。如果說皇帝都不適合法統,那麼他負責軍國大事,也就不會有人說什麼了。惋惜他沒有想到,自己費了那麼大的力氣去討好士族,到頭來這些士族還是對自己下手,他們聯合起來反對自己,這讓董卓也是相當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