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夷陵之戰,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最近寫了很多三國的文章,發現很多網友的評論都是基於對《三國演義》裡面對三國時期的理解。而不是瞭解到了真實的三國歷史,就好比真實的三國裡諸葛亮不是神人,劉備也沒那麼無能,曹操也不是那麼的奸。那麼今天來說說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到底為何?為什麼說很多將領都反對出兵東吳,而劉備還要執意出兵呢?劉備出兵東吳是為了復仇還是利益?
劉備為何要發動夷陵之戰
《三國演義》裡說劉備在得知關羽死後悲痛萬分,於是在稱帝三個月之後就發兵東吳,當時蜀國的將領紛紛勸阻劉備。那麼劉備出兵東吳,到底是為關羽復仇呢還是一切為了利益。那些說給關羽復仇的人,其實還是比較片面。老實說,劉備作為一方諸侯,並且還是快六十歲的身經百戰的老將,在國與國之間的事情上如此兒戲嗎?說到發動夷陵之戰的動機還得從當時的整體格局來看。
首先劉備發動夷陵之戰還是想奪回荊州,之前我也寫過,荊州之地的重要性。可以說荊州是三國的中心,任何一個勢力都想得到。
其二得到了荊州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糧食,士兵的補充。
其三就是得到了荊州可以為劉備以後統一全國作為一個很好的跳板。因為益州還是在西南部,如果以益州為根據地,想攻打北魏以及東吳戰略太遠了。真正作戰戰線太遠對於糧草額補給那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其四還可以利用為關羽報仇的名義增加士氣,順便為關羽報仇。可以說劉備在晚年失去了多年的兄弟,情感上來說他確實很難過,但其實真實的原因還是為了他重情重義的人設和出兵東吳的借口。反正最後都是要統一全國,出兵東吳正需要一個合理的借口。
其五就是重新讓世人知道我劉備還是天下最強諸侯。因為當時漢中的大勝,劉備的勢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為了這個士氣保持下去,因為當時南蠻之地都很佩服關羽,從而投靠。所以這個時候不能讓他們看到蜀國的軟弱,免得後期發生內亂。
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更多的還是為了利益,只是為了委婉地表示出來,都需要一點東西去潤滑它。
劉備為何不顧手下的反對執意發動夷陵之戰
從當時三國的格局看,東吳一直示好曹丕。這裡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點就是,當時的北魏有九個州,東吳也有三個州。而劉備失去了荊州之後,他只有漢中以及一部分益州。可以說此時的劉備處於一個極度危險的境地。如果孫曹聯合起來攻打劉備,十二個州的實力打你一個州都不到,那還不是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而當時劉備失去了荊州這個跳板,想長線作戰戰勝曹丕,那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出兵東吳是一個很明智且正確的決策。這裡就可以得出,休養生息的話以後被孫曹聯軍打;北伐那是勝算很小的策略;只有出兵東吳可以有得一博。再說如果攻打曹丕,孫權如果又一次發動偷襲,那就是襄樊之戰的2.0版本;如果攻打孫權,曹丕想要率大軍跨過陽平關、漢中、劍閣等險關,可以說也不現實,所以攻打東吳是唯一的出路。勝了以長江為界兩分天下,敗了還有斡旋的餘地。因為赤壁之戰後,北魏想跨過長江也很難。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可以說是困獸猶鬥,不得不打。
所以,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進退兩難的境地的時候。兩害相權取其輕或許會有一線生機。如果遇到困難不去面對,那就只有死。
所以劉備在那樣的格局下,只有一戰,並且是幾乎傾盡蜀國全力的一戰。因為失去了荊州,此時的劉備可以說是處於絕境。只有背水一戰才可換得一線生機,成年人一切都是以利益出發。也告訴我們處於劣勢的時候,作出的最好決策以及選擇就夠了,因為此時的勝負已經不是人能決定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