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小故事,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三國故事。三國故事中,最著名的人物有莫過於諸葛亮。劉皇叔三顧茅廬,真是給了諸葛亮天大的面子。最勵志的,是諸葛亮那時候才只有27歲。列位,想想你27歲時候在做什麼?或者27歲能做什麼?人家諸葛亮,那時候隱居南陽,足不出戶,卻對天下大勢瞭如指掌。劉皇叔的誠心終於打動了他,於是有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大局就此定下,於是,此後數十年的歷史走向,就按照諸葛亮的謀劃一步步演進。我們這些人,左右自己的人生都無法做到,更別說左右一個時代了。可是人家諸葛孔明先生,不到三十歲,就有了這般見識,這般自信,這般作為。想一想,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
只是,這故事現在再難重演了。
即使你可以在南陽租幾畝地,蓋幾間草廬,可是劉皇叔不來,你恐怕只能被人嘲笑,落得二流子的美名了。
但人家諸葛亮愣是冷酷拽,劉皇叔來還愛理不理。老劉跑了三趟,才大搖大擺出來。這一出山,臥龍之名由此打響。
諸葛亮果然出手不凡,聯合孫權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打得曹操找不著北,落荒而逃。再後來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死磕司馬懿,劉皇叔雖已死去,他輔佐一個不成器的阿斗,愣是依然維持著三分天下的局面。
但你想過沒有,無論小說家歷史學家怎麼吹諸葛亮,諸葛亮愣是到死也沒有統一全國,幫老劉家恢復漢室。不但如此,在魏蜀吳三國中,無論是魏還是吳的實力都要比蜀強。
諸葛亮號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話雖然不假,可是他六出祁山,每次都是無功而返,白白浪費了蜀國納稅人的錢,卻沒有取得實質性戰國。這要是在美國民選政府治下,早該下課了。
所以,我有時候想,諸葛亮到底有沒有傳說的那般神奇?
四輪小車,羽扇綸巾,掐指一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這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但諸葛亮真是如此嗎?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對他的評價。劉備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不過,劉備和諸葛亮一生是好基友,這話沒有什麼說服力。司馬懿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司馬懿是諸葛亮的老對頭,這話就指出了諸葛亮的一些缺點,點子多而不能合理取捨,喜歡打仗卻沒掌握實權,沒什麼可怕的。再來看第三方的評價,這就是孫權的評價。他說:「丞相受遺輔政,國富刑清,雖伊尹格於皇天,周公光於四表,無以遠過。」伊尹、周公都是歷史上一流的名臣,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了,正所謂有管仲之才。
不過,綜合這幾個評價,我覺得還是司馬懿的評價比較靠譜。
諸葛亮這個人,誠然有才,但眼光其實也有限。
好不容易出山,投奔了劉皇叔,卻帶著老弱病殘一路東奔西走,惶惶如喪家之犬。好不容易後來佔據了劉璋的地盤,偏安屬地,可是還得向孫權借荊州才可以。不過,荊州雖然借了,和孫權的聯盟卻是分分合合,還害得關雲長敗走麥城,白白丟了性命。於是諸葛亮只能從北部發展,六出祁山,企圖進入中原。
可是,終其一生,這個志向也沒完成。培養了一個徒弟姜維,雖然把他的遺命貫徹得很好,同樣是無功而返。
你說,這樣的人,你能說他有才嗎?
劉備帶著老百姓東奔西走,史家美其名曰仁主。可是,帶著又保護不了,有什麼用?號稱仁義,最終還是佔了劉璋的地盤。你相信他是真仁義?所以,劉備諸葛亮君臣魚水情雖好,有些政策卻不見得沒有爭議。要我說,諸葛亮眼神實在不好,投了個劉皇叔,老闆死後,還給老闆的兒子打工。鞠躬盡瘁,終於把自己累死了。
如果他當年選擇了曹操,憑著曹操的實力,中國應該早統一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實在是個好戰分子。蜀國就那麼點地方,不好好發展生產,讓人民過上豐衣足食的幸福好日子,卻隔三差五去找魏國麻煩,你說,這不是蚍蜉撼樹嗎?
怪就怪諸葛亮投錯了人。劉備假仁假義,劉禪軟弱無能,他諸葛亮就是有通天才能,又能如何?
扶不起的阿斗,其實不僅是阿斗,先主同樣扶不起。
扶不起的人還去扶,那不累死自己累誰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