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深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鬥不過鄧艾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姜維深得諸葛亮真傳,為何鬥不過鄧艾呢?

三國中期,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終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在諸葛亮病逝後,得到孔明真傳的姜維,也開始了北伐中原。不過,如同諸葛亮遇到司馬懿這一對手一樣,姜維在進攻曹魏上,也遭遇了鄧艾這一強敵。在和鄧艾的較量中,姜維不僅處在下風,更是讓後者偷渡陰平,兵臨成都,以此迫使後主劉禪放棄抵抗,進而滅亡了蜀漢。那麼,問題來了,姜維得到了諸葛亮真傳,為什麼還鬥不過鄧艾?對此,蜀漢後期的大將廖化說出了原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就姜維和鄧艾的交手來說,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維被遷升為大將軍。姜維整頓兵馬,與鎮西將軍胡濟兩路出兵,約定在上邽會合,但胡濟卻沒有來,導致姜維在段谷被魏將鄧艾擊敗。一年後,姜維再次率軍北伐,不過鄧艾堅守不出,姜維無奈退軍。景耀五年(262年),姜維率軍出漢、侯和,被鄧艾所擊敗,姜維退駐沓中。再然後就是公元263年,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此戰,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以此迫使後主劉禪放棄抵抗。而就姜維來說,則沒有能守住蜀漢。所以,問題來了,姜維得到了諸葛亮真傳,為什麼還是鬥不過鄧艾呢?

對此,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景耀五年(公元262),姜維率眾出狄道,廖化曰:「『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 就廖化這位將領來說,曾是關羽的手下。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廖化從動物逃回益州。自此之後,廖化成為蜀漢後期的一員大將。在廖化看來,姜維的謀略無法超過敵方,實力也沒有敵方強,但一味發起進攻,怎麼會取得勝利?由此,對於姜維來說,之所以鬥不過鄧艾,在於智謀和兵力上的不如對方。

一方面,就姜維來說,雖然得到了諸葛亮的真傳,但是,其面對的鄧艾,也是當時的頂級著名將領。相對於姜維,鄧艾文武全才,深諳兵法,特別是偷渡陰平,直取成都這一策略,無疑超出了姜維等人的預料。換而言之,在智謀上,鄧艾可謂略勝一籌。當然,鄧艾能夠多次擊敗姜維,也和曹魏的國力存在直接的關係。另一方面,姜維所在的蜀漢,是魏蜀吳三國中最弱小的一方。在兵力上,整個蜀漢的兵力不過10萬人。而姜維在蜀漢又沒有諸葛亮一樣的地位,所以,在北伐中原,姜維經常只能調動數萬人。

最後,而就鄧艾所在的曹魏,因為佔據北方中原地區,經過多年的恢復和發展,曹魏在人口和兵力超過了蜀漢和東吳之後。在整體兵力上,曹魏擁有40萬—50萬的大軍。因此,面對姜維的進攻,鄧艾在兵力上佔據優勢。比如在司馬昭發動的魏滅蜀之戰中,曹魏出動了總共18萬的兵力,已經接近蜀漢兵力的兩倍了。基於此,蜀漢大將廖化才表示「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在廖化看來,蜀漢國力本來就已經非常弱小了,加上連年的征戰,所以姜維不應該再繼續北伐中原,因為這無疑是在以卵擊石,可謂一場徒勞。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