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國時期不為人知的一名猛將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你知道三國時期不為人知的一名猛將嗎?

導讀:三國英雄很多,但並非是所有的英雄都能夠上演義以至於讓我們熟知的,在三國中,吳國可能是最不出名的一個國家。但是,吳國確是外交做的最好的一個國家。而這次我們要說的是,一位著名將領,他開啟了三國同南洋各國的交流模式。這個人就是呂岱。

呂岱(公元160-256年),字定公,東漢廣陵郡海陵(今江蘇如皋)人。他初為郡縣小吏,漢末避亂南渡,到孫權的幕府任職,擔任吳丞。孫權親自察看各縣倉庫以及監獄犯人,官員都被接見。呂岱按照法令回答孫權的詢問,非常合孫權的意,讓他擔任錄事官,調出擔任餘姚長(官職名)。其招募精壯的士兵,得到一千多人。恰逢會稽的東冶等五個縣的賊寇呂合、秦狼等人作亂,孫權任命呂岱為督軍校尉,和將軍蔣欽等人帶兵征討,最後捉住了呂合、秦狼,五個縣的騷亂被平定,呂岱被加封為昭信中郎將。

建安二十年,孫茂等十個將領叛亂,佔領長沙三郡,裹挾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個縣的官吏共同進入陰山城,抵死頑抗。呂岱奉命攻打並包圍了陰山,眾叛將投降,三郡平定,孫權留呂岱鎮守長沙。不久安成長(官職名)吳碭及中郎將袁龍等串通關羽,又發動叛亂,吳碭佔據了攸縣,袁龍佔據了醴陵。孫權派橫江將軍魯肅攻打攸縣,吳碭突圍逃走。呂岱攻打醴陵,終於捉住並斬了袁龍,孫權命呂岱為廬陵太守。

延康(漢獻帝劉協年號)元年,呂岱代替步騭擔任交州刺史。交州自秦漢時代起即已歸入中華版圖,包括今天之越南北部、中部。呂岱到任以後,高涼賊寇頭目錢博請求投降,呂岱根據指示,任命錢博為高涼西部都尉。另外鬱林的少數民族叛亂圍攻當地縣城,呂岱討伐並打敗他們。當時桂陽、湞陽的賊寇頭目王金召集人馬活動在南海,為害作亂,孫權又命令呂岱去征討,生擒了王金,送到京都,處死、擒獲賊匪共一萬多。呂岱升任安南將軍、假節(朝廷給他的一種權利,平時沒有權利處置人,戰時可斬殺犯軍令的人),封為都鄉侯。

東漢末年,嶺南最大地方勢力代表為士燮。士燮及其弟士黃有、士武等分任交趾、合浦、九真、南海太守。交州七郡,士氏控制其四。史稱士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里,威尊無上」、「當時貴重,震服百蠻」。赤壁大戰以後,荊州劉表勢力滅亡,對嶺南失去控制;曹操勢力退回北方無暇南顧,孫權向西發展遭到劉備集團阻擊,向北發展暫無勝算,嶺南成為孫權勢在必得之地。公元210年,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軍剪滅劉表在嶺南的餘部,迫使士氏兄弟歸順。東吳初入交州,政治基礎薄弱,還得借助士氏力量,孫權加封士燮為左將軍仍領交趾太守如故,這樣嶺南地方勢力就與東吳政權暫時達成妥協,士氏兄弟將曹家招牌換成孫吳招牌,但交州的實際統治仍在士氏手中。交州割據分離的危險依然存在。

呂岱遷升安南將軍,封都鄉侯之後,一方面恩威並施,在不斷削弱嶺南地方勢力反抗的過程中積蓄自身實力,一方面秉承孫權意旨,努力尋求剪滅嶺南割據勢力機會。公元226年,交趾太守士燮去世。呂岱覺得剷除士氏兄弟絕好機遇到來,即向孫權建議徹底解決嶺南問題。孫權採納呂岱意見,以交趾「懸遠」作為借口,下詔劃分交州為二,合浦及以北的蒼梧、南海、鬱林等海東四郡為廣州,以呂岱為刺史。交趾及以南的九真、日南等海南三郡為交州,委任戴良為刺史。封士燮之子士徽為安遠將軍,調任九真太守,另派陳時接替士徽交祉太守之職。按照當時父死子繼常例,士徽接替其父士燮交祉太守之職方為正常。為防他變,孫權令士徽離開經營多年的老巢,士徽果然拒不服從調動,公然自任交趾太守,舉兵發動叛亂,派軍守戍海口武裝拒吳。呂岱得到消息以後當機立斷,一面緊急上疏請求討伐士徽反叛之罪,一面致書士徽,「告喻禍福」,發動政治攻勢。當時士壹之子士匡因與呂岱「有舊」,故在呂岱幕下供職。為了麻痺敵人,呂岱派遣士匡作為特使趕赴交趾遊說士徽,表示只要士徽「服罪」投誠。

當時,呂岱部下大多數將領對於呂岱這次軍事行動曾提出異議,認為士氏經營交州多年,已為一州所附,士徽憑借父祖影響起兵反抗,此次出兵勝敗難料。呂岱對此胸有成竹,他分析,士徽雖然恃勢叛逆,但未料到東吳大軍會如此快速趕至,只要潛軍輕舉,出其不意,速戰速決,一定能夠擊破敵人。如猶豫不決,稽留時日,就會讓他得以從容準備,一面據城固守,一面聯絡七郡地方豪強勢力雲合響應,一旦形成這種不可收拾局面,將難以解決。於是親率三千鐵騎隨即從南海出發,晝夜兼程趕至合浦,與戴良部會合「晨夜浮海」,緊隨士匡之後趕至交趾。正如呂岱所料,士徽聽說呂岱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大為震驚,一時竟不知所措,走投無路之下,只好聽從堂弟士匡勸說,與其兄士祗、弟士干、士頌等六人,肉袒奉迎呂岱大軍。呂岱吩咐士氏弟兄穿上衣服,一起前至郡府。次日晨,呂岱設好帳幕,命士徽兄弟依次進入,當著滿座賓客之面,呂岱肅然起立,擁節宣讀詔書,列數士徽罪過之後,一聲令下,將士徽推出轅門斬首,並將首級通過驛站傳送武昌報捷。

呂岱智斬士徽之舉遭到一些封建史家的非議,但無論從維護當時孫吳政權利益還是從穩固中國南部疆土來看,都具有積極意義。事態發展證明,嶺南地方勢力不會輕易讓出既得利益。不久士徽手下大將甘醴、桓治等人率領當地吏民起事反叛,呂岱奮起迎擊,大破甘、桓叛軍,接著乘勝進軍討伐九真。呂岱大軍所到之處,無不望風披靡,他隨即按制「改置長吏,章明王綱」,形成「威如萬里,大小承風」局面,至此嶺南才算真正納入東吳政權直接控制之下。呂岱以功封番禺侯。孫權又將七郡合併為交州,仍令呂岱為交州刺史。孫權取消了廣州,設立了交州。呂岱平定交州以後,又進軍征討九真,消滅擒獲的敵人一萬多。

呂岱派遣從事(官職名)在南方宣傳教化,岱遣中郎將康泰及宣化從事朱應出使「西南大海洲上」(南洋群島)以及今東南亞一帶凡百十餘國。回國後,康泰著《吳時外國傳》,朱應著《扶南異物誌》,記載海外述聞。雖然今天兩書均已散佚,但這是已知的中國人看外國的早期重要著述之一。

吳國界外的扶南王、林邑王、堂明王等,都派遣使者向吳國進貢。孫權表彰了呂岱的功勞,加封他為鎮南將軍。威震南海一百多個國家。今天越南的中部、柬埔寨和南洋群島一帶,史載「扶南、林邑……諸王各遣使奉貢」,從此開始了中國和南海諸國的正式外交往來。呂岱的這些舉措,在我國歷史上可與東漢時期班超遣使訪問西亞各國一事相媲美。範文瀾先生曾經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指出:呂岱這次外交行動「從此開始了中國和海南諸國的正式往來……與甘英、班勇介紹陸上西方諸國同是文化史上重大貢獻」。

威震南疆!這就是歷史上最真實的呂岱。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