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論領兵打仗,廖化與「五虎上將」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論謀略,廖化與諸葛亮、姜維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比不上馬謖,講不出什麼「攻心為上」的高論。
一
遍覽《三國演義》,可以發現: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做官,廖化無疑是成功的。一是功成名就。二是善終長壽。廖化從第二十七回第一次出場,到一百一十九回病亡,前後跨六十餘載,終年七十多歲,這在三國中實屬罕見。可以說,廖化的成功是屬於不顯山不露水的那種,有人稱之為「凡人的成功」。
二
綜觀廖化陞遷的軌跡,他的成功發人深省,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啟示之一:選擇。廖化關鍵性的選擇就是追隨劉備。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孫氏兄弟獨霸江東,而廖化沒有選擇他們,卻選擇了兵少將寡、居無定所、前途未卜的劉備,這不能不說是廖化的智慧和遠見。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事實證明,廖化找到了掌握自己命運的支點,選准了發揮自己才幹的舞台。
三
啟示之二:忠誠。忠誠不僅僅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而且往往決定一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三國誌》記載,關羽敗亡後,廖化作為關羽的部下,隱姓埋名暫時歸降了吳國,但他日夜思念回歸先主劉備,於是「詐死,攜持老母晝夜西行」,重新回到了蜀營。假如廖化被俘後順勢投降吳國,滿足於得到一官半職,那也就沒有了廖化最後的成功。廖化對蜀漢、對劉備的忠誠日月可鑒,如此忠臣良將如若不被重用,豈不是沒有了天理?
四
啟示之三:實幹。實幹意味著腳踏實地,敢於擔當而不好大喜功。廖化在成為先鋒之前,雖不曾威震敵膽,但都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並且屢立戰功。關羽奉劉備之命襲取樊城,糜芳為先鋒,因飲酒失職,關羽震怒,轉命廖化為先鋒,征討曹軍。廖化不辱使命,大敗曹軍。在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的危難之際,又是廖化單槍匹馬前去上庸求救。細讀廖化的一生,絕無退縮或攬功的不良記錄。
五
啟示之四:堅持。金子總會發光,付出總有回報。堅持是一種不懈奮鬥的狀態,是一種矢志不渝的信念。廖化剛出道時跟隨關羽任主簿,後助關羽攻樊城、克襄陽,多次大敗曹軍。在蜀漢的四十多年裡,追隨諸葛亮擒孟獲,出祁山,跟著姜維北伐中原,他的功勞在一點點積累,自身在一天天不斷地成長,直至任右車騎將軍,領并州刺史,封中鄉侯。人生路上,要想水到渠成,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堅持、去等待,否則就會功虧一簣。
六
啟示之五:能力。能力很重要,但又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論領兵打仗、衝鋒陷陣,廖化與被稱為「五虎上將」的關、張、趙、馬、黃顯然不在一個檔次上。廖化的一生從未有過「溫酒斬華雄」那般捨我其誰的傳奇畫面,但也能斬將奪旗,不辱使命。論謀略,廖化與諸葛亮、姜維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比不上馬謖,講不出什麼「攻心為上」的高論,但也能運籌帷幄,摧城拔寨。
七
能力絕不等同於實力。魏延在「五虎上將」陸續退出歷史舞台以後,已然成為蜀漢的頂樑柱,帶兵打仗自不必說,在北伐時提出了「子午奇計」,可與諸葛亮叫板,但最終卻因造反落得個身首異處、不得善終的下場。能力僅僅是能夠勝任某項工作的條件之一,擁有出眾的能力也絕非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