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東漢末年劉備手下著名將領,以忠義見稱於後世,民間尊為「關公」。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自古美人如著名將領,不許人間現白頭。古往今來,征戰沙場的將軍壯士,多是馬革裹屍,一腔熱血染丹青。給後人留下無限的悵惘和緬懷。戰死沙場被認為軍人的宿命,與其老死病榻之上,不若死在衝鋒的路上。人皆言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英雄的宿命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注定,需要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詮釋。關羽堪稱最成功的英雄,生時為天下忠義表率,死後被萬世供奉,香火不絕。一世英名最後敗走麥城,為自己的一生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生當作人傑,哪怕死後洪水滔天。下面要說的就是關羽死後的故事,關羽被東吳俘虜之後,因為不肯屈服投降,被斬首而死。關羽忠義無雙,天下的英雄都非常敬佩他,死後也應該是風光大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關羽最後竟然落得無法全屍呢?
公元219年,劉備在歷經了無數曲折後,終於稱漢中王。便將其二弟命為前將軍,手持假節鉞。同年七月,關老爺突發奇想,準備攻打樊城的曹仁,這是一場說打就打的仗,驍勇無比的關羽不顧東吳的威脅,直接出兵征討。首先派出一匹人馬深入曹魏所在領地,在其內部秘密鼓動策反,想通過這種方式擾亂敵人的後方部隊。曹操趕緊派大將於禁來幫助曹仁,關羽借用漢水淹沒曹魏七軍,將於禁活生生的擒拿,假節鉞的關羽對戰假節鉞的於禁,還是關老爺技高一籌。
受挫後的曹操,打算用遷都的方式避開關羽的鋒芒,此時司馬懿建議曹操:「何不聯合孫權,讓孫權從關羽的背部進行攻擊呢?」曹操聞之有理,於是派使者和孫權溝通,孫權當即同意,派呂蒙時刻做好戰鬥準備。最終決定在10月份出兵,並且將整個偷襲的計劃告訴曹操。曹操聽聞後自然心花怒放。但是,曹操的謀事董昭對曹操說道:「我們應該將東吳偷襲的計劃透露出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關羽退兵,而且還可以讓關羽記恨東吳,最後坐收漁利的豈不是曹魏?」
曹操接受了董昭的建議,於是命人將東吳偷襲關羽的計劃寫成書面文字,用箭射到關羽大軍營帳之中。關羽看到信件之後,心中猶豫不決,於是便耽誤了最佳的撤退時間。關羽為人高傲,平日對將士輕蔑。所以,軍中很多人對關羽的孤傲有所不滿。孫權正是利用內部矛盾誘降了關羽手下兩位將領,吳軍用將士的家屬為人質,配合曹操軍隊,前後夾擊蜀軍,最終蜀軍大敗,潰不成軍。
關羽無奈之下帶領隨從向蜀軍掌控的上庸地區逃竄,為了防止追兵,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跑。就當勝利就在眼前的時候,關羽卻在蜀境邊境被一名吳軍小將馬忠擒拿,關羽性情剛烈,拒不投降,最終被東吳斬殺,關老爺的生命結束於56歲。
在奪取荊州之後,劉備不光折了自己的兄弟,也損失了原有的根據地。這個時候的劉備正可謂是怒火中燒,遠在許昌的曹操看到了這一點,坐擁江東的孫權也看到了這一點。在這個三國之間微妙的時間節點上,孫權開始打上了自己的小算盤,在他看來關羽的首級,就如同一個「燙手山芋」,如果放在自己的手裡,不可避免的會招來蜀漢的怒火。所以,孫權內心便生出一計,那就是將關羽的首級送給曹操。這樣的話,就能表現出自己攻打荊州斬殺關羽,實屬是受到了曹操的指使。由此我們就可以見到孫權的政治智慧。
當然,曹操也並不是傻子,縱橫亂世幾十年的曹操,自然能夠看出孫權的小把戲。當盛放關羽的頭顱被送到曹操面前的時候,曹操先是一驚在是一喜,對於這個亂世梟雄來說,他看過太多太多的死亡了。關羽的死極大的緩解了當時曹魏政權的邊境局勢,可畢竟是在朝堂之上,老謀深算的曹操還是很鎮定的。在識破了孫權的小把戲之後,他明白如果自己不選擇厚葬關羽的話,那麼隨之而來的必定是大張撻伐。同時,三國時代關羽本身就有著很高的威望,雖然是敵國將領,但英雄末路,本就值得敬仰。厚葬敵國將領,在很大程度上也能為曹操獲取更多的威望。對此,曹操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曹操決定厚葬關羽,這個決定將孫權扔來的鍋在無形之間化解。三國亂世中,走出的孫、曹兩人,如果放在盛世之中,個個都是治國能臣。亂世中的他們因為荊州以及關羽之死,在明裡暗裡間的爭鬥也成為了後世廣為流傳的佳話。不過孫權還是低估了曹操,同時孫權也低估了劉備的智商。
說到底,關羽的死亡雖然令人惋惜,但是誰也沒有勇氣承擔殺死關羽的後果,畢竟會被天下人唾棄,而且還會遭到蜀漢的瘋狂報復。可是如今關羽已死,為了能夠金蟬脫殼,東吳想嫁禍曹操,曹操身為當時的梟雄怎麼可能給別人背黑鍋,於是將關羽厚葬,撇清自己的嫌疑,最後挑起了東吳和蜀漢之間的戰爭。亂世之中處處都掩藏著陰謀詭計和爾虞我詐,真是令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