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諸葛恪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熟悉歷史的人應該比較清楚,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能人,他們選擇不同的隊伍,發揮自己的才能,即使輔佐的是無能平庸之輩,也會表現出很強的實力,想諸葛恪、關羽、陸遜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他們都在盡心輔佐自己的君主,不過大家又沒有發現,在這些人中有一部人是特殊的存在,他們並不是支付做一個君主,而是全家分散在三個集團軍中,各自選擇自己的陣營,發揮自己的真才實幹,這就是諸葛家族,諸葛亮選擇了劉備,諸葛瑾和兒子選擇了孫權,他們的光芒甚至超越了自己所要效忠的君主。
大家知道,在三國時代,最活躍的家族不是別的家族,而是諸葛家族,他們雖然不像曹劉孫那些牛人那樣,成為一方霸主,當上一個集團的法人代表,但每個集團都有他們的人在混,而且都混得像模像樣,諸葛亮不用說了,諸葛謹在東吳也是混到大將軍級別,牛的程度雖然不如他的二弟,但在東吳也算牛烘烘了。這時,諸葛亮一死,他們家族的另一個牛人又開始浮出水面。這個牛人就是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
諸葛恪算起來雖然是個官二代,但當時的官二代並不像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當時的官二代雖然也有很多特權,但要想成為一代牛人還是要靠本事的一一否則,當時的官二代多了去了,為什麼就諸葛恪能爬到那麼高的位子?諸葛恪本來是陪太子讀書學習的,但他覺得老是跟太子在一起,天天吃喝玩樂過著腐敗的官二代生活,太沒有意思了,諸葛家的人哪能這麼過一輩子?
於是,他對孫權說:「丹陽地形太過複雜,而且那裡的人也很剽悍,有愛當土匪的傳統。以前我們雖然多次動用軍隊去圍剿他們,而且雖然每次圍剿都取得輝煌的勝利,可事實證明,我們的輝煌勝利也只是搞定了外縣的那些小民們而已,那些土匪中的精英分子都躲到深山裡去了。我們是抓不到他們的。所以,請皇上派我去那裡當一把手。我保證,不用三年,我就可以把那些老牌土匪們都擺平,讓他們跑出深山,成為我們的子弟兵。我算過了,只要我成功,就會征到四萬作戰能力強悍的子弟兵。」
大家一聽,都認為諸葛恪在吹牛。那裡的地形地貌,在座的誰不知道?那些人的風俗他們知道得也不比他差啊。那些人全是野蠻人士,多少年來,都沒有人搞定過他們,他能用三年的時間就擺平?諸葛恪吹牛也要吹得有點科學依據,別在這裡亂說,他們的腦子還沒有大面積進水呢連他的老爸也認為,他這話是一點不靠譜的,要立功哪裡不能立?偏要去找這樣的地方?他在家里長歎:家中怎麼出現了這樣一個後代啊!當場把諸葛恪定性為諸葛家族的敗家人士。
諸葛恪卻一點不管老爸的長歎,一見到孫權,就提出這個問題,要求孫權一定要讓他去丹陽,去為東吳招到四萬戰鬥英勇、保障有力的部隊。最後孫權也架不住他的請求,就任命他為「越將軍,領丹陽太守,使行其策」—反正那裡也需要個太守,需要個一把手,誰去也是太守,不如讓他去幹千,或許真的能大見成效。這些年來,孫權也確實被這些土匪搞得很鬱悶,在三個集團當中,其他兩個集團基本沒有遭受這方面的干擾,只有東吳的境內老是出現土匪,以至於東吳的很多牛人並不是通過打擊侵略者冒出頭來的,而是通過剿匪建功立業一步一步爬上高位的。
諸葛恪的輝煌不僅如此,他在辯論方面也是很少有人能避過,牙尖嘴利,朝中很多大臣都受過他的取笑,就連他的父親和叔叔,諸葛恪都在公共唱歌和公開評價過他們,人品確實有一些不招人喜歡,不過之後在很多外交場合中,諸葛恪憑借自己的伶牙俐齒和清晰的頭腦為孫權贏得了很大的面子,這才讓孫權對他如此重用。對於諸葛恪,我們只能從僅有的歷史中瞭解,無法從客觀的層面去評價他,但是我們必須要承認他的確是一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