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病死,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就諸葛亮?這個人有多厲害?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讚頌的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諸葛亮這個人物家喻戶曉,他是蜀國有名的謀士參謀,被世人稱頌為「天下第一智者」。
諸葛亮博學多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僅如此,他的高風亮節,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之心令人感佩。
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彌留之際,還不忘為蜀國統一天下之大業做籌謀,諸葛亮之所以對蜀國滿懷赤誠之心,這還得從他與劉備深厚的感情講起。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諸葛亮本是平民百姓,他年少時孤苦無依,三歲母親過世,八歲父親過世,之後又與唯一的兄長諸葛瑾失去聯繫,為了養活自己,諸葛亮在南陽耕作為生。
當時恰逢天下大亂,諸葛亮曾隨叔父外出,親眼目睹黃巾軍起義中百姓們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悲涼場景,這讓他內心深受觸動。
在務農之餘,諸葛亮韜光養晦,飽讀詩書,通曉歷朝興衰史,潛心鑽研兵法。
不僅如此,他還時常出遊。諸葛亮的出遊並非只是簡單的遊山玩水,而是記錄各地風土人情和地理形勢,十年的遊歷奠定了他軍事才能的基礎。
通過遊歷,諸葛亮還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隱士,如龐統和徐庶等,收穫了廣泛的人脈。
當時的官渡大戰,劉備大敗。徐庶因此向劉備引薦了諸葛亮,並稱諸葛亮為奇才,如果有他的輔佐,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聽聞徐庶之言,劉備自降身份,先後三次去草廬拜訪諸葛亮。就在那間破舊的草廬內,諸葛亮與劉備共同探討時局,分析天下形勢,設計統一天下的謀劃。
劉備被諸葛亮的奇才所驚歎,請求其出山助自己一臂之力。諸葛亮被劉備的誠心所感動,又苦於自己的滿腔抱負無處施展,最終同意出山。那一年,諸葛亮27歲。
27歲之後,諸葛亮全力輔佐劉備爭霸天下。他幫助劉備東聯孫吳,北伐曹魏,佔據荊州、益州,北向中原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與吳國和魏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惋惜的是,自關羽大意失荊州之後,蜀漢政權便開始衰落。在為兄弟報仇的時候,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幾十年積累的家當揮霍一空。
最終,只能在白帝城托孤,將復興漢室、輔佐阿斗的重任交給了他——可以輔佐便輔佐,不能輔佐便可取而代之。
因為這一份信任,諸葛亮為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建興六年,諸葛亮開始討伐魏國,以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六出祁山討伐魏國,駐守五丈原,諸葛亮去世前說出五個字
不過,在出兵北伐曹魏的行動中,諸葛亮的謀劃雖然神鬼莫測,但是兩國的國力相差太遠了,所以前五次都鎩羽而歸。
建興十二年春季,諸葛亮率兵第六次出祁山。當時諸葛亮率領大軍十萬人馬與魏國司馬懿大軍的二十萬人馬在渭水南側對峙。
起初,諸葛亮多次發兵挑戰,但是司馬懿卻率領部隊渡過渭水,被水築起堡壘死守。誰知司馬懿的陰謀卻被諸葛亮識破了,蜀軍在諸葛亮的謀劃下最終進駐五丈原。
然而,在駐守五丈原之時,諸葛亮早已疾病纏身命不久矣。果然,一段時間後,諸葛亮便去世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他不忘對身邊人說出五個字——龐德公救我。此時,不免讓人心生疑惑,龐德公是誰,諸葛亮為何在去世前還在提及此人名字呢?
其實,龐德公是一位超級隱士,原是荊州襄陽人,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在奇門遁術方面的造詣比諸葛亮更高。
一方面,龐德公和諸葛亮之間是姻親關係,因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所以諸葛亮在龐德公面前是小輩。
另一方面,諸葛亮的很多本事都是跟龐德公學的,比如他夜觀天象掐指能算的本事就是跟龐德公學到的。
諸葛亮雖未行拜師大禮,但始終把龐德公當作自己半個老師,他非常敬重龐德公,每次到龐德公家都會行叩拜之禮。
起死回生之術從何說起
諸葛亮雖與龐德公年紀懸殊23歲,但是他們交情卻非常過硬,他不僅把龐德公當作自己的師父,還把龐德公當作摯友。
而諸葛亮能和龐統等人相識成為朋友,也全靠龐德公在後面牽線搭橋,就連龐統的「鳳雛」,諸葛亮的「臥龍」的名號都是龐德公起的。
諸葛亮去世前之所以喊出「龐德公救我」五個字,是因為龐德公有「起死回生之術」,只有他才可以救諸葛亮。
只惋惜,諸葛亮喊龐德公救命喊得太遲了,他身邊之人沒有領會他話中的含義。
在諸葛亮臨終前身邊站了兩個人,一個是魏延,另一個是姜維。魏延是襄陽人,雖作戰勇猛卻頭腦簡單,且與龐德公這類文人雅士素昧平生,對諸葛亮臨終前說的這五個字也未深究。
姜維雖然文武雙全,但他並不是襄陽人,根本不知曉龐德公是哪位,正因為這二人的延誤,才錯過了為諸葛亮續命的好時機。
那麼,這所謂的起死回生之術從何說起呢?原來,龐德公曾遭人陷害,差點被大火給燒死。
危急關頭,龐德公口含七粒大米,如此才躲過了一劫,為何會如此,恐怕唯有龐德公本人才可以理解。
當時,諸葛亮也明白龐德公是無法請到了,所以臨死之際交代身邊人,死後給他口含7粒米,腳下點一盞燈,意在效仿龐德公。
其實,司馬懿和諸葛亮當時正在對峙,他一直忌憚諸葛亮而不敢出兵。而只要諸葛亮一死,司馬懿則會抓住時機即刻出兵,到那時蜀國危在旦夕。
事實上,司馬懿也是知曉天文的神人,一日,他夜觀天象發現將星失位,司馬懿猜測孔明必定得病且危在旦夕,而一旦這顆將星隕落則意味著孔明已撒手人寰。
因此,諸葛亮命身邊人在其死後嘴裡放七粒米,是為了延遲將星的隕落的時間,以此來遮蔽天機。
他的這個做法與古人所信的鬼神傳統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旋轉週期的一個輪迴,因此在諸葛亮的嘴裡放七粒米便可以把將星隕落的時間往後推延七天。
諸葛亮通過這個方法讓司馬懿以為他還未離世,因而不敢輕舉妄動,為蜀軍的撤退爭取最後的時間。可以說,諸葛亮在臨死前都不忘為蜀國做打算,的確是讓人佩服。
諸葛亮過世之後,魏延、姜維等人根據其生前交代行事,從而延遲了將星的隕落。
生性多疑的司馬懿中計,蜀軍最終安全撤退,在三國演義中,這是諸葛亮的最後一計,史稱「死諸葛嚇退活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