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權勢有多大?專權到什麼地步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權勢有多大?專權到什麼地步

你真的瞭解諸葛亮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權臣基本上是不會得到好名聲的,從西周時期的「周公攝政」開始,周公儘管將天下治理得極為完好,但是在他歸政於周成王之前,依然受到了很多大臣的非議,直到徹底歸政以後才平息下來,所以後人有詩講述這一段歷史時期為「周公恐懼留言日」。

哪怕是周公那樣的人物,也需要在徹底歸政以後才能夠平息人們心中的懷疑,以及口頭上的怨言,可見權臣這個活確實不是那麼好當的,哪怕是出於好心也很容易就落得罵名。然而在歷史上卻有著這麼一個人物,他儘管也是頂尖的權臣,但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是以美名享譽天下,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在27歲那一年遇到47歲的劉備,這個時候的劉備是一個失去了自己地盤,只能夠依附在遠方親戚劉表手下的落魄諸侯,兩人傾心交談天下大勢,約定好共同努力,去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隨後他們白手起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創出了一份不錯的基業,劉備於221年稱帝建立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

劉備稱帝以後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諸葛亮與趙雲等人的勸阻,大舉率軍進攻東吳,次年兵敗,憂鬱成疾的劉備於223年不治而亡,在去世前舉國托孤於諸葛亮,並且專門叮囑兒子劉禪「以父事之」,也就是說讓劉禪見到諸葛亮以後就如同見到自己一樣,得聽諸葛亮的話。

劉備在叮囑了劉禪以後還不放心,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先生的才華如此傑出,在我去世以後一定可以治理好國家,並且完成我們曾經的理想,如果我的兒子可以輔佐,那麼就幫助他作一個好皇帝,如果不能的話那麼就請先生成為皇帝。

這一段「托孤遺言」迅速傳遍天下,原本蜀漢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劉備的聲望而凝聚起來的,在劉備去世以後,這些人的心思也發生了動搖與變化,然而在知道這段話以後都決定繼續堅持下去,看看接下來的蜀漢會往哪個方向發展。

劉禪繼位以後也確實聽從了劉備的話,他登基以後就馬上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尊稱其為「相父」,並且讓諸葛亮獨自開相府,國家的大小事情基本都在諸葛亮的相府之中決定,而劉禪則是進行「觀摩學習」,也就是說雖然知道這一些事情的發生與決策過程,但是並不在其中決策乃至於建議。

對於這種情況,劉禪本人是很服氣的,不僅僅是因為父親劉備的遺言,而且還因為他確實知道自己的治國能力,沒有諸葛亮那麼厲害,所以也就心甘情願地讓諸葛亮把控權柄,一直到諸葛亮去世都是如此。然而不管怎麼說,畢竟劉禪才是名義上的皇帝,儘管知道這樣對於國家比較好,但偶爾也會有不滿。

在《三國誌·後主傳》中就有記載,劉禪在跟宦官交流的時候,無意間就提到了諸葛亮,對這種現象說出了八個字的評語「政歸葛氏,祭則寡人」,意思就是說實際權力都歸給諸葛亮,而作為皇帝的自己也就是當個擺設,可見諸葛亮專權到了何等的地步。

然而諸葛亮儘管作為一個大權臣,但是在後世流傳下來的卻是千秋忠義之名,而劉禪本人對他也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將詆毀諸葛亮的幾個臣子都給處以極刑,可見諸葛亮本人不僅在國家大事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確實是對劉禪極為敬重,以至於後人提到諸葛亮的時候,只會想到他是「千古一相」,而不會想到他是個權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