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姜維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麼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三國網小編為您解讀。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將領,諸葛亮北伐時期姜維負責守護天水郡,也曾經在這裡挫敗趙雲的進攻。諸葛亮接到趙雲的戰報之後驚歎於這個年輕人的智謀,於是他離間天水太守和姜維的關係,最後成功把姜維招攬到蜀漢陣營。
姜維加入蜀漢不久後直接可以統領一直五千人的軍隊,從一個敵國降將投降,一年後可以直接統兵,這份信任和遷升速度可謂是絕無僅有,由此看見諸葛亮對他的重視程度,諸葛亮在最後的時光裡還把自己註釋的《兵法二十四篇》交給姜維,然後交代後人要繼續培養姜維。諸葛亮死後蔣琬掌控軍權並把姜維留在身邊,蔣琬死後姜維也繼承這份權力成為了蜀漢的軍隊一把手,開始帶著蜀軍北伐。
鄧艾的運氣沒有姜維這麼好,他前半輩子一直為曹魏屯田事情鞍前馬後,他工作二十多年後才被司馬懿發現。司馬懿仔細考察鄧艾後發現他不僅精通屯田,而且在軍事上也有自己的見解,於是安排他做太守、刺史。鄧艾在這些工作崗位上做出的成績讓司馬懿非常滿意,於是司馬懿把他調入軍隊裡面,由此開啟了鄧艾的著名將領之路。
姜維和鄧艾初次交鋒是在公元249年,這一年是曹魏的嘉平元年,這主要是因為司馬懿在這一年誅殺大將軍曹爽然後奪取了曹魏的最高統治權而修改的年號。而在蜀漢這一邊則是延熙十二年,當時姜維已經成為了蜀軍的一把手,他得知曹魏內部發生動亂之後直接出兵攻打曹魏雍涼一地。
當時司馬昭派遣雍涼刺史陳泰和征西將軍郭淮提兵抵禦姜維,而鄧艾冷靜分析戰局之後認為姜維只不過是虛張聲勢,他的真實意圖是要佔領洮城一地,因為這裡是雍涼的咽喉,假如成功拿下這個地方就可以切斷曹魏中央和雍涼的聯繫。為此鄧艾事先領兵趕到洮城佈防,等姜維主力趕到之後面臨的是一個固若金湯的洮城,後來姜維無功而返,鄧艾也得以遷升。
他們的第二次交鋒是在公元256年的段谷之戰,這也是姜維的第八次北伐。曹魏面對姜維的北伐很是頭疼,這一次特意把鄧艾調任為雍涼刺史並授予他調動雍涼軍隊的權力,這一戰也是姜維和鄧艾全方面的對抗。當時姜維帶著士氣旺盛的蜀軍攻打曹魏南安郡,他的目的和之前一樣,主要是擄掠人口。
鄧艾分析出姜維的意圖之後親自敵對攻佔武功山,當姜維大軍趕到之後鄧艾早已經佔據有利地形,姜維無奈只能強攻鄧艾。但居高臨下的魏軍自然不用擔心,他們光用弓箭就把大批蜀軍射殺在段谷一地,當蜀軍留下上萬具屍體之後姜維只能帶著蜀軍狼狽逃竄,這場戰爭也是姜維北伐11次裡面輸得最慘的一次。
他們的第三次交鋒是257年的駱谷之戰,姜維吸收了前次失敗的教訓決定不和曹魏硬碰硬,而是採取騷擾戰術,目的是要截殺曹魏的運糧部隊,斷了魏軍糧草的同時也可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而鄧艾洞察了姜維的意圖,他特意從雍涼地區徵集糧草然後和姜維打消耗戰,最後姜維糧盡退兵,鄧艾再一次贏得戰爭。
他們的最後一次交鋒則是263年的滅蜀之戰。這一年曹魏統治者司馬昭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帶著18萬大軍兵分三路攻滅蜀國。而此時姜維正在沓中屯田,他原本想憑借蜀漢在沓中佈置多年的防禦工事打防禦戰,但在曹魏的絕對實力面前這些防禦工事壓根起不到什麼作用,姜維丟失陣地之後只能退守劍閣,希望憑借地利優勢阻擋魏軍。
但鄧艾親自帶著奇兵走陰平小道,翻山越嶺到達綿竹。當他在綿竹一地擊殺諸葛瞻父子後蜀漢大驚,原本姜維想著分兵回援綿竹,但這時候蜀漢後主劉禪直接宣佈投降,姜維又一次敗在鄧艾手裡。
蜀漢大將廖化戰後對姜維做出評價,「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姜維的能力毋庸置疑,不然也不會得到諸葛亮如此看重。但他的智謀比不過鄧艾這是事實,而且蜀漢國力、兵力都弱於魏國,這種劣勢也已經注定了他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