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曹操和諸葛亮為什麼沒能聯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歷史廣為人知,深受廣大歷史愛好者的喜愛,其中有兩位三國「巨擘」更是人人知之,粉絲無數。其一乃是曹魏政權的頭目曹操,另一則是歷史上武力值爆表的武廟十哲諸葛亮。曹操是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以惜才著稱於世,麾下統攬無數精英人才;而諸葛亮則擁有經天緯地之才,憑借一己之力,幫助劉皇叔逆天改命。既然他們一個是重視人才的王者,一個是才華縱橫天下的人才,為什麼卻沒能走到一起呢?
諸葛亮和曹操有舊怨
曹操曾經攻打徐州,惹得徐州牧陶謙內心不憤,對曹操厭惡至極。恰逢有一個天賜良機,曹操之父曹嵩正好從陶謙的領地路過,這個消息被陶謙知道後,陶謙覺得機會難得,正好報曹操攻打徐州之仇,於是派人追擊曹嵩,並將曹嵩在他的境內擊殺。
「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後漢書》
曹操可不是善男信女,這種被陶謙欺負到祖宗的大仇,他必定要報,於是再次舉兵攻打徐州,不破不休。徐州哪裡是曹操的對手,最終被曹操一一攻破,屠戮五城,人數多達數十萬之多,雖然他是為父報仇,但是手段卻過於殘忍,遷怒於無辜百姓的做法,令天下震驚。
諸葛亮的老家正是在琅琊,屬於陶謙管轄境內,曹操攻打徐州,迫使諸葛亮舉家遷移荊州,曹操屠殺徐州人這件慘案,諸葛亮算是一個目擊證人,觸目驚心。諸葛亮一身正氣,為人正派,又被曹操的暴行逼迫得舉家遷移,自然不可能再投奔曹操。
諸葛亮名聲不顯
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曹操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久矣,基業已見,王氣初現。麾下的武將自然不必多說,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將領,文臣也多如繁星,其中又包含了荀彧這樣的泰山級別人物,也有郭嘉這樣的能人志士。曹操和劉備不同,劉備屢次受挫,繼續一位「定海神針」為他出謀劃策,而曹操卻已經羽翼豐滿,如果不是有能力蓋世的人才現世,曹操根本沒有必要再演禮賢下士戲,只需要等待人才投奔即可。
諸葛亮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名聲不顯,只在荊州一帶略有盛名,而荊州並非曹操之地,距離又遠,所以曹操不曾聽聞有諸葛亮這一號,即便有人舉薦,曹操也不會相信,更不可能不遠千里地去尋一個無名之輩。直到諸葛亮出山之後,跟著劉備東征西討,這才漸漸打響了自己的名氣,匡扶漢室的口號一出,從此曹操與諸葛亮則再無相聚一室的機會,更無法一起征伐天下了。
諸葛亮有自己的打算
諸葛亮沒有投奔曹操,主要取決於諸葛亮本人,因為諸葛亮是一位千古賢相,更是武廟十哲之人,身懷經天緯地之才,如果想投奔曹操,自然會有一席之地。但是如此的「一席之地」卻並非諸葛亮相求之物,他追尋的是匡扶漢室的正義,而非委身到暴虐曹操之所。
諸葛亮鐵了心跟劉皇叔打天下,《隆中對》也是站在劉備角度擬定。儘管劉備與曹操相比,當時的基礎極差,但是他卻是最正宗的皇室宗親,是漢獻帝劉協的皇叔,跟著劉備,那是高舉「匡扶漢室」大旗,為天下蒼生取義,這樣的立場符合諸葛亮的志向。
諸葛亮何等人物,自然看得出曹操取天下的概率更大,但是他卻偏偏逆天而行,只為了「匡扶漢室」。這樣的大義,加上「死後而已」的忠心,才使得身懷天地之才的諸葛亮,僅僅三分天下,就被尊為了武廟十哲,這足以顯示了他的選擇何等正確,也得到了後世歷代的認可。這一點遠非司馬徽可比,司馬徽固然識時務,但是卻並非俊傑。
如果說諸葛亮有一點私心的話,恐怕也只能從三兄弟侍三主來看,諸葛瑾在東吳為官,諸葛誕在曹魏領兵,諸葛亮在蜀漢為相。有人說這是諸葛氏的投機之舉,三足鼎立,必有有一脈稱雄。其實不然,如此明顯之舉,試問哪一位君王看不破?諸葛亮跟隨劉備,而沒有去與自己的兄弟一個陣營,恰好說明他的志向更遠大,絕非他的兩位兄弟能夠相比。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太平御覽》
諸葛亮在曹操陣營站不住腳
在曹操的陣營當中,勢力盤根錯節,都是世家門閥,有不少更是曹操的親戚,而在謀臣這一系,荀彧是絕對的大佬,有話語權,曹操手下一個早期的謀士參謀,名為戲志才,就是荀彧推薦,後來戲志才死了,曹操想再招一些人才,於是又問荀彧,在汝穎地區,還有其他人才嗎?這個時候,荀彧推薦的人正是郭嘉,於是郭嘉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誌》
荀彧深得曹操器重,而荀彧又是汝穎集團的領袖,如果諸葛亮來到曹操陣營,也很難在他們的壓制之下出頭,甚至會被排擠。畢竟諸葛亮與賈詡不同,諸葛亮不是委曲求全之人,若無法獲得信任,就無法施展才華,壯志更是難酬,這樣的窘境諸葛亮自然不會選擇。
諸葛孔明丞相,雖然不是《三國演義》中「近妖」的神人,但是在某些方面,《三國演義》還是過於低估了諸葛亮的能力。至於諸葛丞相的功過,雖然紛爭不斷,但是卻絲毫不影響他的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