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天縱奇才 為什麼會連續五次北伐失敗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天縱奇才 為什麼會連續五次北伐失敗呢?

為中興劉氏、再造炎漢,諸葛亮連續五次北伐。可惜大勢在魏,即使諸葛亮是天下英才也沒有辦法扭轉大局。只能用主動進攻代替消極防守,借此延續國祚。

北伐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戰略、戰術都有問題。

荊州,東漢十三州里人口最多,有六百多萬。其中,南陽一郡就有二百四十萬,幾乎等於關中加洛陽。南陽郡治宛城商業發達,王莽時期就已經聞名天下。除此之外,荊州控遏巴蜀、聯繫吳越,是南方第一等要地。

河北地區臨海靠山、土地廣闊、人煙密集,發展潛力極大。劉秀起家於河北、定都在洛陽,使得這裡得到充分開發。即便漢末屢遭戰亂,河北地區的恢復速度依然比其他地方快。河北以冀州為核心,是整個天下土地最肥沃的地方。袁氏集團以這裡為大本營,曹操更是把自己的封國放在這裡。

關中,內有秦川沃土,外有四塞險要,加上對華北高屋建瓴。因此,一直都是帝王基業。周天子借此成為天下共主,秦國以此對抗東方六國,劉邦憑借這裡統一天下。

諸葛亮在戰略上的失誤就是為了「聯吳抗魏」而放棄荊州。這意味著北伐遠離曹魏腹心,意味著戰爭變成拉鋸。

從荊州出兵,能對曹魏腹心構成直接威脅。荊州與中原之間只隔著一個南陽盆地。而且物資轉運方便,不僅一路平原,還可以利用漢水。此外,還可以掌握戰爭主動權,既可以進攻洛陽,也可以威脅關中。

出漢中遠不如出荊州方便。東漢末年,關西總人口不足百萬,糧食物資需要關東轉運。所以,即使佔領這裡,也只能取得地利,支撐不了諸葛亮統一。為什麼曹操寧可死磕孫劉,也不願完全統一北方,就是不想把資源浪費在這裡。

要從荊州出兵,與東吳的關係繞不過去。荊州在揚州上游,東吳方面沒有險要可以依托。所以,不論怎麼分割,孫權都不可能接受。

這種情況下,蜀漢想要保留荊州,更加需要佔領南陽。南陽盆地與東漢中接壤、在長江以北、自成一體,只要防守宛城、襄陽,就可以同時阻擋曹孫。

兵法上強調,正面交戰來穩定局勢,出奇兵來取得勝利。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例,都符合這一原則。如果完全沒有風險,那就不是戰爭了。

諸葛亮在戰術上的最大的問題就是保守。焦點集中在魏延的「子午谷」謀劃。

諸葛亮首次北伐對曹魏造成的威脅僅次於關羽襄樊之戰。當時,蜀漢南中六郡叛亂,兵力被牽制在南方,與孫權的關係也沒有修復,曹魏放心將主力調去東線。諸葛亮偏偏就在平定南中後出兵關中,於是形勢大好。

這時爭議出現了,魏延主張走子午道、直撲長安,諸葛亮堅持先取隴右再謀關中。仔細考量一下,魏延是豪賭,諸葛亮是持重。

關中東西狹長、南北缺乏縱深、險要全在外圍,因此,只要長安失守,其他地方就能不戰而下。漢中與關中之間有四條道路,子午道離長安最近。但是,魏延的謀劃太險,只要任何一個步驟出錯,五千精兵就會被葬送。

隴右位於青藏高原邊緣,對關中居高臨下。佔據這裡,就能對關中構成致命威脅。西漢末年的隗囂,隋朝末年的薛舉,都是借助地利與制霸一方。不過,正是因為威脅太大,劉秀、李淵都是不惜一切代價打下去,最終平定隴右。

魏延謀劃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方便搶佔潼關。東漢末年,潼關取得函谷關,成為關東、關西的分界,並且更加險峻。前有曹操借此遏制關西群雄,後有金國以此阻擋蒙古鐵騎。即使諸葛亮攻佔隴右、殺入關中,依然會被阻擋在潼關城下。

既然最好的機會錯過了,那麼後四次北伐自然就差強人意了。奪取武都和陰平、遮蔽漢中外圍關卡,已經是諸葛亮最大的收穫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