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東漢末年權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善詩文,知兵法,開建安文風。有詩文多篇。另有注《孫子》傳世。今人整理其詩文成排印本《曹操集》。 同時亦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那麼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曹操的《薤露行》,一起來看看吧!
薤露行
曹操〔兩漢〕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屬於樂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辭,原先它與《蒿里》都是古人出喪時唱的歌,相傳齊國的田橫不肯降漢,自殺身亡,其門人作了這兩首歌來表示悲喪。「薤露」兩字意謂人的生命就像薤上的露水,太陽一曬,極易幹掉。曹操用此古調來寫時事,開創了以古樂府寫新內容的風氣。清代沈德潛說:「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古詩源》)這是頗有見地的意見。曹操之所以能以舊瓶裝新酒,是因為樂府本身就有「緣事而發」的特點,宜於用來記錄史實,抒發情感,同時《薤露》本身也有悲悼王公貴人之死的意思,曹操用此哀歎國家喪亂,君王遭難,百姓受殃,正有悲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