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175-210),字公瑾,廬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東的士族地主,很有勢力。孫策起兵時,他大力相助。孫策死後,他全力輔佐孫權,成為東吳軍隊的年輕統帥。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十五、六萬大軍,以突然襲擊的手段,一舉奪佔了荊州的大部地區,又下書給孫權,說已訓練水軍80萬,要與孫權會戰,企圖逼其投降。孫權急召周瑜商定大計。
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星夜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堅持主戰。他向孫權分析說:「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局勢並不穩定。馬超韓遂割據關西,威脅著他的後方;他令部隊捨棄熟悉的鞍馬,登上生疏的戰艦來進攻我們,正是捨長就短。如今天寒地凍,牛馬缺草,北方士兵進入江湖地帶,水土不服,必定要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如此貿然行事,豈有戰勝之理!要打敗曹操,此正是好時機。請給我幾萬人馬,前去破敵。」孫權聽了周瑜陳述非常激動,他抽出寶劍,砍去書案一角,厲聲說:「誰敢再說投降,就和這案角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進風孫權說:「根據我的偵察,曹操從北方帶來的軍隊只有十五、六萬,已經疲憊不堪,新得的荊州軍隊最多七、八萬,對曹操還存著疑懼心理。這樣的軍隊,人數雖多,並不可怕,請將軍放心,只要給我精兵5萬,就能夠打敗曹操」。孫權聽了,抗曹決心更加堅定,馬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指揮)、魯肅為贊軍校尉(相當於參謀長),率精兵3萬西上,會合劉備,迎擊曹軍。
孫劉聯軍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會師後,溯江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曹軍前鋒遭遇,經過一場戰鬥,曹軍先頭部隊敗退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鄔林磯),和主力會合,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迅速流行,加上受不了長江上的風浪顛簸,士氣迅速下降。為了減輕暈船,曹操令部隊用鐵索將戰船連接起來,上面輔上木板,以降低戰船的搖擺度。部將黃蓋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就向周瑜獻計說:「敵眾我寡,長期相持對我不利。現在敵船用鐵索連鎖首尾相接,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來打敗曹操。」周瑜同意這一意見,並商定由黃蓋寫信向曹操詐降,以便接近曹船。曹操得到降書之後,考慮信中說得合情合理,就相信了,並與送信人約定了接受黃蓋投降的時間和信號。
周瑜令黃蓋事先準備好了十艘名叫艨艟、鬥艦的大戰船,在船上裝滿了乾柴,灌上硫磺,澆上油料,外面用布幕蒙好,插上了約定的旗號,在每船後面拴上一條小船。十一月的一天,黃蓋率領十艘大船向北岸急駛而去,快接近曹軍戰船時,黃蓋命令士兵舉火,同時高喊:「黃蓋投降來啦!黃蓋投降來啦!」曹軍信以為真,紛紛走出船艙觀望。黃蓋命令10艘大船同時發火,然後跳上小船退走。這天正好刮著猛烈的東南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頃刻間,曹軍的戰船烈焰沖天,因被鐵索連著,倉猝間無法拆開、疏散,很快就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由於火大風猛,又延燒到岸上的曹軍營寨,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周瑜率領孫劉聯軍,乘勢猛殺過來,曹軍士兵多有疾病在身,被殺得人仰船翻,曹操倉皇地帶著殘兵敗將,從陸路經華容(今湖北監利東北)向江陵逃去。途中人馬自相踐踏,兵力傷亡已超過大半。周瑜、劉備水陸並進,一直追到江陵城下。曹操率殘部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拒絕了曹操的誘降,幫助孫權迅速擴大了東吳的力量,還雄心勃勃地計劃先取巴蜀,再圖北方,進而統一天下。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正當他欲展宏圖之際,忽患重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公瑾乃一代名帥,不幸英年得病早逝,卻被羅本寫成一個毫無氣量的小人,在下認為實在不公,公瑾之才實不在孔明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