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有仁有義 劉備臨死前為何叮囑諸葛亮不要重用趙雲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趙雲有仁有義 劉備臨死前為何叮囑諸葛亮不要重用趙雲

很多人都不瞭解劉備和趙雲,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古詩中提到:「子龍一身都是膽,更有仁心並義肝。」這首古詩其實代表了大多數後人對於趙子龍的印象,古詩中提到趙子龍是一個不缺乏勇氣的大將軍。他渾身是膽,出入戰場也絲毫不怕別人的威脅,但是這個人卻並不是糙漢子。後人會覺得趙雲心思也很細膩,最為典型的一個特點,就是有仁有義,但為何劉備在臨終前,會囑咐諸葛亮說,不要重用趙雲呢?

而歷史學家對於趙雲的評價其實也很高。首先會說,趙子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蜀國大將軍,然後緊接著就會描寫趙子龍是一個美男子,說趙子龍身高八尺,長相非常俊俏。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要問三國時期,最完美的人到底是誰。很多人都可能都會想到趙子龍,而趙子龍為什麼能夠和完美這兩個字掛鉤,首先是長得比較俊俏,第二是有膽有識,有忠心有仁義的特點。

而且趙雲身上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優勢,那就是大家都覺得趙子龍是一個非常有格局的好將軍。舉個例子來說,趙子龍曾經在平定益州之後,就趕緊去面見了劉備。劉備也覺得趙雲是一個有功之臣,於是就對他非常客氣。可是趙雲卻說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說,漢朝時期有一位大將軍叫做霍去病,他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

在為民請命之後,霍去病每一次在戰場上下來時,都會將田宅歸還給百姓。趙子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劉備啊,現在大家已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那麼首先就應該要拉攏民心。這時候該怎麼做呢?應該像霍去病那樣把田宅歸屬權放手還給百姓們。

這件事情讓趙雲的名氣大增,當然也讓當權者劉備陷入了兩難的境界。一方面劉備有政治抱負,需要擴充,手裡必須得有錢。如果把良田美宅歸還給了百姓,那麼劉備該怎麼做呢?所以劉備會在趙子龍這項建議面前,顯得裡外不是人。可是趙子龍一心只為百姓們考慮,沒想到這一層面,可能也不是很願意想這些,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趙雲雖忠義,但他並不能為以重用,因為他太過死板和頑固,不懂變通。

趙子龍在勸誡完劉備之後,大家又在聚在一起去商量,說到底要不要去討伐東吳呢?畢竟公元221年之後,關羽和張飛都已經相繼被害了,蜀國國內能夠支撐起大業的,並沒有多少人了。而趙子龍這時候就說,現在大家最首要的敵人並不是東吳,而是曹魏。

也就是勸諫劉備,不要因為關羽和張飛之死,將禍水東引,牽扯到東吳這方面來。所以從這兩件事情當中,可見趙子龍是一個非常有格局的將軍,將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發揮到了最高點。於是也從這些表現當中,趙雲也就成了後人心裡的三國完美人物。

公元229年,趙雲因病去世。趙雲除了是完美人物之外,他還是一位蜀國的常勝將軍。不論怎麼看,趙雲好像都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優秀人才。如果按照千里馬和伯樂的邏輯思維來看的話,像趙雲這樣的優秀人才,劉備不可能不會重用的。但是劉備卻在臨終之前,再三囑咐諸葛亮,說千萬不要重用趙雲。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劉備發現了趙雲身上有一個大秘密,劉備覺得趙子龍這個人太過於仁義了,可以交朋友,但是絕對不能成大事。現在也有很多人說,老實人是可以重用的人,但是卻不可以成大事的人。所以一般老實人也許會收穫大家的喜愛,名聲也很好聽,但是真正能夠成大事的老闆,都會有一些計策。

也就是說不會那麼軸,不會把仁義發揮到最頂峰,會合理的運用計謀和仁義,在二者之間取到一個標準值。而趙雲在劉備的眼裡,就是太過於仁義的一個好兒郎了,所以不適合做大事。可以再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公元119年,趙雲當時受長山郡推舉,投奔到了公孫瓚的旗下。這時候公孫瓚就問了趙雲一個問題,說現在天下人全部都想歸順於袁紹,為什麼你不願意去歸宿袁紹呢?

然後趙雲就回答說,現在天下的政治局面實在是太過於混亂了,各個政權都已經相繼湧現了出來。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些君主到底哪一個才是能夠為民請命的明君。所以我趙雲要麼就不追隨君主,要麼就追隨一個可以實行仁政的地方。所以我就跳過了袁紹來投奔你公孫瓚。從這件事情當中可以看出,趙子龍時常就將自己的仁義政治期望掛在嘴邊,並且也希望在那個亂世年間,能夠找到和自己政治期望不謀而合的君主。

公元202年,這是建安七年,趙雲選擇跟隨劉備。而在跟隨劉備之後的第1件事情,趙雲就在戰鬥中活捉了夏侯蘭。趙雲這時候的身份非常尷尬,一方面趙子龍在跟隨了劉備之後,夏侯蘭就是劉備的敵人,所以活捉了夏侯蘭,是趙雲的工作之需。但是夏侯蘭和趙雲不僅是同鄉,而且兩個人從小一起長大,可以說是小夥伴。

所以這時候趙雲到底該怎麼辦,就顯得很糾結。於是趙雲就跑到劉備那邊去說,即便夏侯蘭是我們的敵人,但卻可以重用。於是就再三請求劉備,不要處死夏侯蘭,不要把夏侯蘭當敵人去看待。經過趙雲的再三苦求之後,劉備這才免了夏侯蘭一死。

那麼趙雲是一個毫無腦子的仁義之臣嗎?其實也不是、趙雲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論自己的官職有多大,他不會任用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比如說夏侯蘭,是趙雲救下來的一位老鄉,兩個人自小關係就很好。但是趙雲在救了夏侯蘭回來之後,絕對不會再繼續將其提拔到自己的左右手位置上。所以也劉備很欣賞趙雲身上的仁義性格,同時也能夠肯定趙雲的一些做事方法。但是仔細想想,劉備還是覺得趙雲太過於善良。經常將仁義放在嘴邊上,終究會出大錯,不適合幹一番大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