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的用人政策很有意思,他不喜歡用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這一點與袁紹、曹操剛好相反,世家大族在公孫瓚手下沒有發展的機會,無論多麼有才都進步緩慢,不少人抑死於窮苦之地。有人問公孫瓚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回答:「對衣冠子弟以及品格高尚的人,你給他富貴他認為這是應該的,而不會感激你。」
公孫瓚派劉備率軍去幫助田楷,而趙雲跟著劉備一起去,擔任劉備的主騎。所以,這次只是一次普通的軍事行動,劉備與趙雲都是公孫瓚的部下,趙雲隨劉備前去作戰,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劉備並不是一去不回來。劉備後來還因為有軍功被任命為平原縣令,後來又升為平原相(相當於郡太守)。
趙雲歸順公孫贊並不是他個人的意願,而是當時趙雲按照民主的原則,討論的結果。趙雲當時在家鄉因為動盪就集合了一些人自保。後來考慮到要有一個穩定的歸處。很多人認為應該跟著當時威震九州的公孫贊。趙雲少數服從多數就跟了公孫贊。公孫贊曾經問過趙雲,為何趙雲會率領眾人歸復他,趙雲也沒有說什麼漂亮的拍馬的話,只是如實相告。
劉備與公孫瓚同為盧植弟子,有同門之誼。後來劉備率人投靠公孫瓚,公孫瓚也並未因劉備落魄而將他拒之門外,反而多加關照。《三國誌·先主傳》中記載「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可見兩人關係親密,後來公孫瓚還上書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既然兩人之間交情甚好,也就不好因為趙雲而撕破臉。公孫瓚若是阻攔,不僅不能召回趙雲,反而會和劉備不和,如此反而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