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趙雲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誌》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在蜀漢五虎上將中,關羽和黃忠都在公元220年去世了。在關羽和黃忠之後,張飛於公元221年去世,馬超於公元222年去世。
而就趙雲來說,則成為蜀漢五虎上將最後一位去世的。公元228年,趙雲跟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一年後,也即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去世。在趙雲去世後,他還有兩個兒子繼續為蜀漢效力。那麼,問題來了,趙雲去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別是什麼結局?為何比較默默無聞呢?
一
趙雲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一方面,就趙統來說,生卒年不詳。常山真定(今為河北正定)人,陳壽在正史《三國誌》中記載趙雲去世後,趙統襲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作為趙雲的長子,趙統襲爵永昌亭侯,無疑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這也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普遍現象。在官職上,趙統作為趙雲長子,官至蜀漢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
三國時期,蜀漢後主劉禪設立虎賁中郎督一職,具體官秩已不可考。三國時期唯有趙統一人曾得此官職,在漢末三國時期,虎賁一般承擔著護衛皇宮、皇帝的重任。因此,虎賁中郎督一職,說明趙統承擔著護衛後主劉禪的重任。至於行領軍,在漢末三國時期,「行領軍」是三品中領軍掌禁兵,主五校尉、中磊、武衛三營。加「行」一字即為代理中領軍,也即趙統還不是正式的行領軍。
二
對此,在筆者看來,趙雲一生中,曾經長期擔負著護衛劉備的重任。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永安宮。後主劉禪繼位,趙雲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東將軍,並封為永昌亭侯。對於趙雲曾經擔任的中護軍一職,可以視為蜀漢禁軍的統領之一。在趙雲去世後,他的長子趙統也因為受到後主劉禪的信任,所以官至虎賁中郎督,加行領軍。當然,在官職上,趙統明顯要低於自己的父親趙雲。
更為關鍵的是,趙雲除了護衛劉備之外,也曾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果趙雲只是護衛劉備的話,顯然就和正史中的陳到一樣,沒有這麼高的名氣了。所以,對於趙雲的長子趙統,因為官職的特點,加上能力上應該遠遠不如父親趙雲,可謂默默無聞。並且,就趙統的結局,《三國誌》等正史都沒有相關的記載,趙統是陣亡,還是病逝,都沒有詳細的記載,也即趙統屬於下落不明的情況。 三
另一方面,就趙雲的次子趙廣,結局則是有明確的記載,也即在蜀漢滅亡之際戰死沙場了。趙廣(?—263年),三國時期蜀漢牙門將,趙雲的次子,趙統之弟。《三國誌·蜀書六·趙雲傳》中記載:「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
對於趙雲的次子趙廣,在蜀漢擔任牙門將這一官職。那麼,問題來了,牙門將是什麼武將官職呢?牙門將是古代官職的一種,起源於古代的一種防禦工事「牙門」,負責在牙門裡統領士兵指揮作戰的將領被稱為牙門將。擔任牙門將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勇武,以上陣搏戰。因此,在筆者看來,牙門將主要負責戰場上的防禦工作。在趙廣之前,蜀漢漢中都督王平,就曾擔任牙門將一職。正是牙門將的經歷,促使王平非常善於防守,所以在諸葛亮去世後接替吳懿,成為蜀漢的漢中都督。
四
最後,在漢末三國時期,牙門將後來演變成類似於主將帳下的偏將、副將的職位。公元263年,魏滅蜀之戰中,趙雲的次子趙廣,就是姜維手下的偏將和副將。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表奏後主,說:「聞鍾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三國誌·蜀書·姜維傳》)。結果,後主劉禪在黃皓的讒言之下,沒有進行防備。等到魏滅蜀之戰爆發時,遠在沓中的姜維只能迅速率領大軍回援漢中。
作為姜維手下的牙門將,趙雲之子趙廣疑為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敗潰退的時候,戰死沙場。也即趙廣為掩護姜維撤退、為守護父輩們一手建立的蜀漢而壯烈犧牲。當然,趙廣的戰死沙場,最終還是沒能改變蜀漢滅亡的結果,也即在鄧艾大軍兵臨成都後,後主劉禪就放棄了抵抗,這意味著蜀漢的正式滅亡。在蜀漢滅亡之後,依然沒有趙雲長子趙統的相關史料記載,所以趙雲的兩個兒子,在結局上分別是一個戰死沙場,另一個不知所蹤,並且相對於他們的父親趙雲,趙統和趙廣都比較默默無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