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手下的第一任丞相:孫邵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孫權手下的第一任丞相:孫邵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自古以來,丞相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過的官職,而能夠做到丞相之位的大都是名望很高之人,而這類人在史書上一般都會被詳細記載。然而三國時,孫吳的丞相孫邵卻是一個例外,他力壓張昭、顧雍成為孫吳的第一任丞相,卻未被正史《三國誌》立傳,關於他的事跡,只能在其他人的傳記中找到隻言片語。《三國誌》中但凡有點名氣的人都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傳記,而孫邵這樣一個人物,其記錄竟然少之又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誌》中關於孫邵的記錄只有三句話:

(黃武)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三國誌·孫權傳》

後孫邵卒,百寮復舉昭。《三國誌·張昭傳》

是歲,改為太常,進封醴陵侯,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三國誌·顧雍傳》

這些記錄說的是丞相孫邵死後,群臣舉薦張昭,但是孫權執意以顧雍為丞相。

在晉代張勃的《吳錄》中終於找到了孫邵的更多記載。

孫邵雖然姓孫,但是和孫權並非同族,青州北海人,最初在孔融手下做過功曹,後隨劉繇輾轉到江東。劉繇被孫氏擊敗後,孫邵歸於孫權。他曾建議孫權向朝廷納貢,孫權接納此建議,並任命他為廬江郡太守。劉備表孫權為車騎將軍後又作為車騎將軍長史。黃武元年(222年),孫權受封吳王,孫邵便作了孫權的第一任丞相,並封為威遠將軍,封陽羨侯。三年後病逝,由顧雍繼任丞相。

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孫權對孫邵是十分器重的。孫邵擔任的將軍長史是負責掌管將軍府內的各項事務,地位可謂僅次於將軍;之後擔任的丞相之位也是僅次於吳王孫權。孫權對於統兵打仗可能不行,但是其識人用人的水平卻是毋庸置疑的,丞相作為百官之長,孫權自然知道其重要性。孫吳當時並不缺乏人才,而孫邵能成為孫吳的第一任丞相,不僅要能力突出,而且要有一定功績在身,不然孫權何以服人!

這就又回到了文章開始的話題:這樣一個人物,為何不被記載?

東晉的虞喜在其著作《志林》中給出了一個解釋。孫邵擔任丞相期間,曾被張溫、暨艷等人抓住把柄彈劾,他自己也上諫請辭但沒有被孫權批准。而之後主持編纂《吳書》的韋昭等人正好是張溫一黨,所以就沒有把孫邵的事跡給記錄下來。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夠詳細。《吳錄》記載孫邵被暨艷「奏其事」而「辭位請罪」,孫權「釋令復職」。說明孫邵應當是犯了過錯,而且不小,不然也不至於「辭位」。按時間來算,此事與張溫、暨艷一案有關。暨艷見當時吏治腐敗而「彈射百僚」,孫邵應當是首當其衝,可惜暨艷的力度太大、範圍太廣,最終孫權怕引起政治動盪將其逼死,其引薦者和支持者張溫也被問罪。在這一悲劇中,對腐敗作風不作為甚至放任縱容的丞相孫邵負有巨大的責任,在張溫一黨眼中,他不僅不稱職,還成了仇敵。

韋昭等史官敢於將孫邵從歷史抹掉,僅僅因為與孫邵的恩怨是說不通的。在古代,史官一直是為當權者所服務的,沒有當權者的首肯,史官也不敢擅作主張,更何況針對的是丞相這樣一個大人物。將孫邵從史書抹去,必定是想掩蓋什麼事情!那麼孫吳到底想掩蓋什麼呢?

《魏略》記載「(孫權)又今與周書,請以十二月遣子,復欲遣孫長緒、張子布隨子俱來,彼二人皆權股肱心腹也。」周即浩周,魏將領,隨於禁被關羽俘虜,後被孫權送回曹魏;孫長緒即孫邵,長緒是孫邵的字。從這裡可以看出,孫權被封吳王后,曾提出要以兒子和孫邵作為人質留在曹魏。後來,孫權出爾反爾,屢次找借口不兌現諾言,最後自立為帝。

孫權稱帝以後貴為一國之君,向曹丕臣服並以兒子和重臣為人質這一恥辱之事自然不願被人知曉。向曹魏稱臣決定是由孫邵建議、孫權首肯,但是大家不能歸罪於皇帝孫權,便只能從首輔孫邵這裡下手了,將孫邵移除史書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

陳壽後來依據這部沒有孫邵的《吳書》、《魏書》、《魏略》編纂了《三國誌》,由於本身就沒有什麼孫邵的素材,所以在《三國誌》陳壽也只能將其簡單帶過,而對孫權臣服一事,卻依照《魏書》、《魏略》記載了下來。

所以總的說來,孫邵很少見與正史,一方面是史官對孫邵的仇視,再加上孫吳當局者迫於政治需要,掩蓋曾經的恥辱行徑,最終導致孫權的首位丞相幾乎湮滅在歷史洪流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