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好人魯肅聯劉抗曹不為人知的真實意圖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揭秘:老好人魯肅聯劉抗曹不為人知的真實意圖

魯肅在三國演義中就是一個老好人的形象,今天很多人認為魯肅所倡的孫、劉聯盟是平等的聯盟,顯然是對魯肅的思想缺乏瞭解。魯肅的思想是要孫權據荊州以奪天下,而不是諸葛亮所想的三分天下,魯肅希望孫權以與劉備聯盟的方式籠絡劉備,進而以能為孫權所用——

東漢末,中原大亂,劉表治荊州,一時有治象,中原人士紛紛來此。劉表是「八及」之一,文采不錯,但武略差些,隨著年歲增高,子嗣不才,荊州呈危。

曹操早就盯著荊州,建安六年,曹操欲因袁紹新破,以其間擊討劉表。荀彧曰:「今紹敗,其眾離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兗、豫,遠師江、漢,若紹收其餘燼,承虛以出人後,則公事去矣。」曹操遂復次於河上。後孫權聞曹操欲東,乃遣顧徽北見曹操以探。徽回報曰:「敵國隱情,卒難探察,然徽潛采聽,方與袁譚交爭,未有他意。」曹操因礙北面袁氏之患,而遲遲不能南下。

孫策占江東,欲取荊州,時周瑜領江夏太守,呂范領桂陽太守,程普領零陵太守。孫策攻拔皖城、尋陽,破走廬江太守劉勳,遂進夏口攻黃祖,破之於沙羨。孫策討黃祖是奉詔的,他在勝利後的奏表裡說周瑜、呂范、程普領三郡太守。這要不得朝廷任命,孫策怎敢如是說。既然周瑜等是朝廷任命的太守,這就比劉表表任的太守有法理上的根據。孫權繼位,魯肅獻榻上策曰:「鼎足江東,進剿伐黃祖、劉表,竟長江所及,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孫權於建安十二、十三年兩次進攻夏口黃祖,最後破城殺之。劉表死,魯肅說孫權:「荊楚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今宜撫安備等,與結盟好,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今很多人認為魯肅所倡孫、劉聯盟是平等的盟,顯然是對魯肅的思想缺乏瞭解。魯肅的思想是要孫權據荊州以奪天下,劉備有能而劉表不能用,故劉表無所作為,魯肅希望孫權以與劉備聯盟的方式籠絡劉備,進而以能為孫權所用,因劉備梟雄,說議連和能走到一起,而談論依附會話不投機。「如其克諧,天下可定」,說明結盟的目的,就是完成孫權帝業,而不是與他人平分偏安。後孫權不滿借地給劉備,使其坐大,希望魯肅能圖關羽,魯肅仍說:「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魯肅開個好頭,但接著辦出棘手的問題,但其思想始終是一致的。

劉備寄寓荊土,建安十二年得遇諸葛亮。諸葛亮說隆中策:「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劉備大喜。說到此,順便說個想法,我認為魯肅的榻上策和諸葛亮的隆中策應該有這麼回事,但後人改寫的成分也似存在。魯肅說「鼎足江東」,其時魯肅根據什麼判斷出鼎足呢?諸葛亮說「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諸葛亮希望劉備能全據荊、益,但怎麼計策伊始就安排劉備在益州,一上將在荊州呢?劉備就怎麼不會像劉表一樣在荊州呢?話歸正傳,諸葛亮也提出與孫權結好,顯然也是權宜,要盡量避免兩面作戰,宜先全力對付曹操,解決北面難題,剩下東面就好辦了。劉表病篤,據說有向劉備托付之意,劉備婉謝了。裴松之認為不可能有這回事,是有道理的,但是劉表是虛假客氣,劉備識而推辭,也不是沒有可能。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