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於諸葛亮而言,從決定出山後,他就將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蜀漢上面,無論是出謀劃策,還是穩定內政,諸葛亮一直都是親力親為,任勞任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可以說,蜀漢的鼎盛,有一半功勞都是出自他手,伴隨著劉備夷陵大敗,蜀漢國力衰微,諸葛亮也開啟了艱難無比的北伐之路。六次北伐,六次嘔心瀝血,只可惜上方谷一場大雨,澆滅了他幾十年的心血,幾夕之間,這個千古奇人,便消逝在了歲月長河當中,空留一聲壯志遺恨。
繼丞相之志,砥礪奮進
繼承丞相之志的,便是號稱「幼麟」的姜維,姜維接管蜀國的時候,國力已經大不如前,與魏國更是無法相比,蜀地人才凋零,魏國各郡卻是兵精糧足。魏兵南下,姜維在前線堅守,只可惜兵敗一籌,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聽到成都被圍,姜維便大軍掉頭,準備回去營救。如果劉禪能等到姜維到來,那麼魏蜀之戰,勝負未曾可知,只可惜幼主實在是太過昏庸,看到敵兵包圍,便立馬喪失了鬥志,直接開城獻降了,姜維沒有辦法,只能率領蜀國主力,投降鍾會。
即使到了魏國,姜維心中依舊想著如何復興蜀漢,在北邊政權當中,鍾會是唯一一個能夠有實力抗衡司馬家族的人。姜維傍上鍾會以後,便利用自己的如簧巧舌,開始了挑撥離間,撥弄鍾會與司馬家的關係,其實不用經過姜維挑撥,鍾會本就是一個嚮往權力的人,於是將軍中的心腹之外剔除,開始起事。鍾會、姜維、鄧艾等人,都堪稱是三國末期的頂級人才,但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手下,這場暴亂,鍾會、姜維皆以慘死,而姜維還落的一個不忠於蜀的罵名。
直到最後姜維的密函出世,後人才明白了姜維的苦心。
當時蜀國已亡,姜維仍然尋求復國,本是魏國降將,入蜀國之後承蒙諸葛亮的照顧,心存感激,便鞠躬盡瘁,以死復國。只可惜,人力雖然強大,就連諸葛亮這種千古奇才,也不能和天下大勢抗衡。姜維北伐之志,難如登天,但是他的這種以死報國、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