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備,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我們可能會經常在影視劇裡面,在打仗之前,聽到皇帝說自己要親自上陣,這也就是所謂的「御駕親征」。不過皇帝畢竟十分尊貴,戰場上又是刀劍無眼的,所以一定會有人跳出來阻止皇帝。但歷史上還是有很多皇帝親自出征的情況,就比如三國時期一場著名的戰役夷陵之戰。劉備親自帶兵攻打吳國,但是為什麼劉備要這樣做?劉備御駕親征又是為了什麼?
皇帝帶兵出征叫做「御駕親征」,不過,這御駕親征的事情還是很少的,不為別的,皇帝親征那個響動兒就實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裡遙控指揮,不到萬不得已,也就是不到關乎國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會親征。可是,劉備當皇帝的第二年,卻親率大軍征伐東吳,其結果是被東吳的陸遜打敗。劉備的這次親征,不但損失了蜀國的很多兵將,使蜀國大傷元氣,也因為惱羞於這次失敗一病不起,間接導致了次年的死亡。那麼,劉備伐吳為什麼要親征呢?
1.這是當時諸侯的習慣性做法
漢朝末年,由於董卓廢掉了漢少帝劉辯而另立了劉協,引起了關東士族的強烈不滿,於是,關東諸侯紛紛拉起隊伍共同討伐董卓。由於關東諸侯各懷心思,每個人都想擴大勢力,佔地為王,致使討伐半路夭折。這時候,國家實際上已經撕裂,時代進入了一個相互兼併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諸侯要想不被他人吃掉,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軍隊,而這個軍隊還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軍隊是要打仗的,吞併其他諸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其打敗,而只有自己掌軍又能打勝仗的諸侯才能走到最後。可以說,這是那個時期常規做法,他可以防止將軍尾大不掉,野心膨脹後自己搞獨立。曹操、孫策和劉備自己都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
曹操雖然沒有當皇帝,但他當上魏王后,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帝。這時候,曹操的軍隊基本上都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這些「皇親國戚」手中,像張遼、樂進、於禁這些大將雖然也能掌握一支大軍,但他們已經難以獨立成事,所以,曹操晚年是可以坐在京城裡調度指揮了。儘管如此,對於像漢中這樣可以自成一體的地區,曹操還是要親征的。而到了劉備東征的時候,魏國已經是曹丕當了皇帝,曹丕就更不需要像他父親那樣東征西討了。
孫權是繼承父兄的基業據有一方的,這些地方,都是孫堅和孫策一地一地打下來的,可以說,這整個江南地區,是早已經姓孫了。同樣的情況,周瑜死後,江南的軍事將領也沒有人能夠自成一體。即便是這樣,孫權還是要偶爾的上前線表現一下自己。
劉備也算得上是馬上皇帝,最早起事也是靠拉隊伍討伐黃巾軍起家。後來無論是當徐州刺史、豫州刺史還是荊州刺史,都因為手裡有一支隊伍,而這只隊伍都是由他親自指揮,跟著他征戰。可以說,這是一種當時的習慣性做法。只不過,曹操早已經有了廣大地域,孫權的江東已經有了兩代人的開拓,這兩人已經成功「轉型」,可以專心為王,而劉備由於當皇帝時間較晚,還沒有改變這種習慣做法而已。
2.蜀漢國大臣的一致反對,也讓劉備不得不這樣做
劉備伐吳,蜀漢國的大臣是一致反對的。《三國誌·法正傳》記載這件事時說:「劉備稱帝后,準備東征孫權為關羽報仇雪恥,群臣大多勸諫阻止,劉備一概不聽。」失敗以後,諸葛亮歎息說:「如果是法正在世,就能勸阻主上,使他放棄東征的決定;即便是仍然東征攻打吳國,也不至於慘敗到如此程度。」根據這個記載,劉備東征,除了張飛以外,大概很少有人支持。
像諸葛亮這般最為倚重的心腹大臣,恐怕也是屬於東征的反對派。在這種意見不能統一,而反對意見又佔主流的情況下,主張東征的劉備,不自己御駕親征,誰又能背負著這般大的壓力擔當起領兵出征的重任?只有皇帝親征,反對者才能噤聲,才能形成舉國上下一致的支持戰爭。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劉備非這樣做不可的原因。
3.實際上劉備手上也沒有人可用
劉備是在彰武二年(公元222)討伐東吳的,這時候,蜀國的四員大將只剩下一個張飛。關羽在荊州被殺,這就是劉備東征的起因和理由;黃忠已經在兩年前去世;馬超就是在這年去世,即便馬超仍然健在,劉備也不可能把這樣的重任交給他,因為馬超並不受劉備十分的信任。四大將還有一個張飛。不過,張飛這個人對待士兵不好,經常鞭打他們,打完了還把他們留在身邊。劉備認為,這是引起禍患的做法,因此,劉備不可能敢把征伐東吳這樣大的戰役交給張飛去指揮。事情也果然和劉備擔心的那樣,張飛在準備從閬中出發,到江州和劉備匯合,出發前,被部下殺死。
四大將之外,蜀漢國還有四個人,諸葛亮、趙雲、李嚴和魏延。諸葛亮需要輔助太子鎮守國家,更重要的是需要保證後勤供給,劉備在前,諸葛亮在後是最佳配置,所以,諸葛亮不能東征。趙雲不是《三國演義》所說的五虎將之一,他也沒有獨立領兵進行過大戰役的經歷,其職務到劉禪登基才是一個中護軍。
劉備臨死,遺囑的托孤大臣是諸葛亮和李嚴,李嚴負責軍事方面。為什麼是李嚴不是趙雲?可能的情況是,趙雲單兵作戰能力可以稱得上是天下一流,而統兵能力很一般。至於李嚴和魏延,無論是當時職務還是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都還不足以獨立擔當東征大任。如此說來,劉備的蜀漢國,實際上已經沒有能夠獨立帶兵進行大戰役的將領。
從劉備伐吳親征也可以看出,劉備能夠親待人,卻不能大膽啟用新人。曹操擁有「戰將千員」,是因為他地盤大,人口多,那孫權呢?孫權在周瑜之後有魯肅,魯肅之後有呂蒙,呂蒙之後有陸遜,劉備在四大將之後有誰?不是說荊、蜀兩地就沒有人才,關鍵是不敢大膽啟用人才。諸葛亮死後,蜀國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面,看起來,這責任不僅僅是在諸葛亮,尋根溯源,卻是從劉備這兒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