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鬼才陳嬌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識人用人方面,劉備與曹操可謂天壤之別。當時名揚荊襄的鳳雛龐統,才高八斗,卻不被劉備重視,《龐統傳》載:「先主領荊州,統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這裡的「以從事守耒陽令」,只是當時一個非常小的官。而且龐統所任的這個從事,還是一個幾乎沒有實權的侍講從事,主要負責給縣令提提建議,從事一些價值不大的輔助性工作。例如,在督郵檢查縣令政績時,他要負責給縣令打打掩護。這種時候,龐統只需坐在次座上,根據督郵對縣令的考察,不斷提供給縣令事先準備好的資料即可。可見,以龐統的千里之才,卻坐上這種官位,實在大材小用。
相比劉備,曹操就不同了。曹操對待張恭的態度,就是一例。《三國誌》載:「張恭素有學行,郡人推行長史事,恩信甚著。」這裡的「郡長史」,只是比龐統所任的「從事耒陽令」稍大一些的官職,原本不可能被曹操這種地位的人所知道,然而曹操竟然聽聞了張恭的事跡,主動邀請他來談話。曹操這種主動出擊尋找人才的舉動,在他一生中數不勝數,這種主動出擊,為他帶來了許多寒門良才,而這其中可能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陳矯了。
陳矯原本是揚州廣陵人,就是現在江淮一帶的人,後來因為避難,南下遷往江東地區。《陳矯傳》載:「陳矯,廣陵人也,避亂江東及東城,辭孫策、袁術之命。」孫策和袁術,都是當時諸侯中的佼佼者,建安三年時,孫策曾攜左右出行,來到吳郡考察當地百姓的生活情況。當時,陳矯正在吳郡周邊陪同父親狩獵。由於孫策酷愛狩獵,所以可能是在狩獵的過程中,見到了陳矯。不過,陳矯並不是一名武夫,而是一名文士。孫策如何對陳矯產生了欣賞,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不過孫策回到吳郡後,立即派人前往邀請陳矯出仕,最後被陳矯拒絕了。
與孫策相似的,是袁術對陳矯的青睞。眾所周知,袁術是一位有著氣俠性格的人物,很少能看得上別人,連江東霸王孫策都不被他放在眼裡,不過他卻對陳矯青睞有加。也是建安三年左右,袁術當時正被曹操打得大敗,《袁術傳》載:「太祖與紹合擊,大破術軍。」就是在這前後,袁術聽聞了陳矯大名,就派人去招他來,才高八斗的陳矯,連孫策都看不上,顯然不會接受袁術的邀請。陳矯內心的人選,其實是劉備。
當時,劉備剛到徐州,陳矯有次前往徐州探望老友陳登,和陳登聊起了天下英雄。由於陳登也是一位極具天才的人物,所以陳矯想聽聽他對劉備的看法。史料記載說:「太守陳登請為功曹,謂陳矯曰:『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聽完陳登對劉備的評價,陳矯從此再無顧慮,他希望立即見一見這位劉皇叔。然而,第一次見面就讓他失望了。離去時,陳矯說了一句:「本願為君謀,奈不喜周旋。」劉備居然沒有回答,陳矯一怒之下,做出了「投曹公」的決定。
建安六年左右,藉著陳登和曹操的關係,陳矯又向曹操毛遂自薦。曹操顯然和劉備不同,有了陳登的舉薦,曹操對陳矯非常尊重,並詢問他治理國家的方法。陳矯對曹操說:「鄙郡(江東)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藩,則吳人謀,徐方永安,武聲遠震,仁愛滂流,未從之國,望風景附,崇德養威,此王業也。」陳矯這番話,是在建議曹操對付江東孫氏的策略。陳矯認為,江東地盤雖小,而且也不富庶,但四通八達,能很快和周邊勢力聯合起來。一旦如此,就會成為一股強大的勢力。所以,在這股勢力形成前,曹操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將武略和仁愛,播撒到江東周邊地區,使這些地區的人,全部認為曹操才是明君,接著,都不需要大動干戈,就可以剿滅江東孫氏了。曹操對陳矯的建議十分滿意,留用了他。
從表面看,劉備可能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拒絕了一個怎樣的鬼才,這位鬼才,原本可以被劉備輕鬆納入自己的陣營,然而劉備卻不用這位鬼才。而從事後看,正是這位陳矯,成為蜀漢中期的心腹之患。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此時,這位當年被劉備拒絕的陳矯,已經位列曹魏司徒之位了。而陳矯在位期間,主要掌管整個曹魏的民事和社會治理情況。當時,陳矯政績斐然,為曹魏後方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例如,史載他:「旬月走訪八十二郡縣,每至一地,輒入民家,與之同食同住,往來交流不斷。矯以此法,悉察民情。或突然造訪一地,其間作奸犯科者,在職不恭者,悉數免官,在任三年,八州數十郡內,百姓安樂,皆矯之功也。」
許多人認為,蜀漢中期的心腹之患,是司馬懿和張郃之輩,熟不知,司馬懿和張郃等人,之所以能安心禦敵,根本原因還是後方的強大支援。以司馬懿和諸葛亮的上邽之戰為例,當時司馬懿從來不會為後方的糧草供應問題發愁,諸葛亮卻相反,時刻為後勤保障擔憂。史載:「司馬宣王每臨戰者,皆付後勤糧草事宜於麾下諸位,凡從冀州運抵雍涼之糧,即足抵軍隊半年之食。明帝中,冀州供糧七百七十五萬斛。魏郡五十五萬斛,渤海郡六十萬斛,其餘諸郡皆供糧不斷。」當時的糧草之所以能及時供應,主要原因就在於陳矯很好的統籌全局和治理能力。從這個角度看,蜀漢真正的心腹之患,不僅僅是司馬懿和張郃之輩,作為整個曹魏帝國後方的大管家陳矯,才是蜀漢更大的肘腋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