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的「投降之君」劉禪的晚年是怎麼樣的?「樂不思蜀」也是一種智慧!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劉備的兒子劉禪是一個怎樣的人?
劉禪,人稱劉後主,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長子,童年時代因為父親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一心逐鹿中原,可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沒錢沒兵沒地盤,有了立足之地還被曹操壓制著,所以劉禪一直跟著劉備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小時候還曾遭遇多次危難,幸好有趙雲兩次相救。
劉備稱帝后,便封劉禪為皇太子,重點栽培,讓其掌握治國的本事,還讓諸葛亮親自抄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這些書讓劉禪學習,還讓他習武,可謂是用心良苦。
但是劉禪並沒有繼承父親那般雄心壯志,他生性愛玩,既不愛好讀書也沒有心繫天下的大志。劉備去世後,壯大蜀漢也只能寄托在後主劉禪的身上了,先主劉備的托孤讓諸葛亮不敢有絲毫懈怠,繼續對劉禪悉心教導、勸誡,但都成效甚微。
諸葛亮對其評價為:「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可以看出諸葛亮對於劉禪的評價和期許還是很高的,他豁達從容,氣量如海,但是對於治理國家、掌管朝政這塊兒卻沒有表現出多大的才能。
所以諸葛亮作為丞相,又受先主托孤的老臣,朝中大事在諸葛亮去世之前基本上都是由諸葛亮決策的,劉禪很多事情也會像父親劉備一樣請教諸葛亮。
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是如何實際執政三十年的?
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才開始獨掌朝政,實際執政三十年,劉備曾給劉禪遺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諸葛亮也給劉禪遺言「約己愛民,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隱逸,以進賢良」。
劉禪在位四十多年,是蜀漢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了,對於朝政和民生,他確實是在照著劉備和諸葛亮這兩位先輩的遺囑來行事的,也算是中規中矩,如若是在一個王朝盛世,他也可以做一個太平天子,歷史對於他的評價也會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明君,無奈他卻生逢這樣一個三國鼎立的亂世,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被奸臣宦官挑唆,開始怠慢朝政,外有曹魏虎視眈眈,劉禪想無為而治、做守成之君是不可能了。
劉禪和群臣商議如何應對魏軍的時候,劉諶和霍弋都先後請求出兵堅守國家,但劉禪軟弱並沒有同意,最終選擇了投降,其實這個投降是有些草率地。
當時曹魏大軍壓境之際,劉禪已經派人向孫吳求救了,而且孫吳也很快就採取了救援行動,動員了足夠的力量,採取了距離最短、速度最快的救援路線,但是曹魏大軍的干擾加上劉禪實在是投降得太快了,孫吳都沒有反應過來,大軍都還在救援的路上,便收到了劉禪已經投降的消息,無奈只能率兵返回,不知道劉備和諸葛亮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作為蜀漢的「投降之君」,劉禪的晚年是怎樣度過的?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像李煜那樣,就算勉強活下來,曾經貴為天子的那顆自尊心和對亡國感傷總是會讓自己不好過的,但是劉禪這個人卻和其他亡國之君不同,他的餘生過得和李煜相比算是相當愜意了。
這就要說說司馬昭宴請劉禪的事了。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了蜀國的節目,在場的蜀漢舊臣們皆想起亡國之痛,劉禪卻不然,反而看得津津有味,無動於衷,司馬昭見此情形便趁機想試探劉禪是否有復國的想法,便問劉禪:「思蜀否?」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聽到劉禪這麼說,司馬昭也就放心了,不僅賞賜了劉禪土地和房屋財產讓他在洛陽安定下來,還封他為安樂縣公。
和其他亡國之主比起來劉禪算是安度晚年了,司馬昭對劉禪的待遇也是不錯的,日常生活也沒有虧待。但是劉禪始終是作為亡國之君在別人家的地盤的,做任何事情也都是小心翼翼的,遇人也是謙卑有加。雖然有安樂縣公的名號,但實際還是在別人的監控之下的,為了防止他有復國的想法和舉動,他平常的活動範圍很小,出入也都有人監視。
與李煜相比,劉禪投降後的生活過得很不錯了,這也得益於劉禪的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肩負起復國大業,也便不再去想,老老實實的做個小小的安樂縣公,也不用管理朝政,還真是少了很多煩惱,世人說劉禪「樂不思蜀」,其實也不過是個人的一種選擇,而劉禪的這個選擇也給他帶來了安樂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