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州郡的劃分和東漢行政區域密不可分。東漢時期,天下曾有十三州一說,而到了三國建立後,這一行政區域也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三國時期,魏、蜀、吳也都延續了東漢時期的行政制度,當時,天下依然有十三州一說,只不過,它們都分別控制在三國的手裡。
十三州,即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兗州、豫州、司州、徐州、涼州、益州、揚州、交州、荊州。其中,地處南方的有益州、荊州、揚州和交州,其它九州皆在北方。依照魏、蜀、吳三國的地理位置,魏國主要控制了北方九州,吳國割據揚州、交州和荊州大部,蜀漢只據有益州。
天下十三州中,魏國控制的州郡最多,這是因為曹操曾經統一了北方。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在這種情況下,曹操趁機起兵,他以兗州為根據,先後擊敗了袁紹、呂布、袁術等勢力強大的軍閥,經過數十年的征伐,曹操最終統一了整個北方。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代漢建魏,曹丕繼承了父親的祖業,開啟了魏國的統治。
蜀漢劉備一開始並沒有割據益州,官渡之戰後,劉備曾經依附於荊州刺史劉表,後來曹操南伐,劉備則逃亡江夏。赤壁之戰,劉備趁機崛起,他在諸葛亮的支持下,先後佔領了荊州的武陵、零陵、長沙、桂陽、江夏諸郡。
公元211年,劉備率軍入川,經過多年的戰爭,劉備終於擊敗了益州刺史劉璋,並徹底將益州收為己有。劉備勢力最強盛的時候,曾經擁有一個半州的地盤,他不僅據有了益州,更佔據了荊州的西部地區,後來,由於東吳呂蒙偷襲荊州,劉備最終失去了荊州的所有地盤。
江東孫權的根據在揚州,這也是孫氏起家的地盤。群雄割據之地,孫權的兄長孫策依靠周瑜、張昭等人的支持先後兼併了江東諸郡。後來,曹操率軍南下,孫權則與劉備聯合在赤壁擊敗了曹軍。早些時候,孫權只據有揚州,後來劉備入川,孫權則派大將呂蒙突襲荊州,並徹底將荊州諸郡收為己有。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同年,孫權又派大將呂岱消滅了割據於交州的士徽勢力,自此,揚、荊、交三州皆歸東吳所有。
天下十三州中,魏國佔據州郡最廣,人口也最多,這也是後來西晉得以統一全國的重要原因。三國之中,蜀漢只據有益州一地,且國力最弱,人口最少。雖然諸葛亮和姜維都曾對魏國發動北伐戰爭,但蜀漢的國土面積依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公元263年,魏滅蜀,益州歸於魏國。
魏國能夠據有北方九州,皆是曹操的功勞。在最初勢力劃分的時候,曹操只據有兗州一地,後來,他消滅了豫州孔胄,便將豫州收為己有。豫州和兗州是曹操爭奪天下的基礎,曹操正是依靠這兩地的資源才擊敗袁術、呂布等強大的軍閥。公元200年,曹操通過官渡之戰擊敗了袁紹,不久,他便將冀、青、幽、並四州收歸自己手裡。
擊敗袁紹後,曹操已經成為了北方最為強大的諸侯,很快,他便將目標放在了涼州馬騰身上。公元213年,曹操發動了涼州的西征戰役,僅僅一年,曹操就控制了整個關中。曹操統一北方的態勢已定,雖然其後來也一度收降了張魯,但漢中很快也被劉備奪取。經涼州一戰,曹魏基本完成了對北方的統治,公元238年,司馬懿征討遼東,魏國徹底統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