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誰賠了夫人又折兵?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 誰賠了夫人又折兵?

東漢末年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成語典故

(出自《三國演義》,並非正史)

東漢末年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岳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時,荊州地處西川與東吳之間,是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當初,劉備窘迫時,向東吳「借」荊州以棲身,休養勢力。後稍有恢復,東吳便再三索要荊州,劉備當然不會把自己的惟一立足之地放棄掉,也便以各種理由再三推拖。東吳的大都督周瑜十分氣惱,便想用計取回荊州。

一天,聽得劉備夫人新喪,周瑜頓時心生一計,對東吳大將魯肅說:「我有計策了!必使劉備老老實實地把荊州交回來!」

魯肅問:「什麼計?」

「劉備喪妻,必將續娶。我知主公有一妹妹,剛武英豪。可假意以招婿為名,賺劉備來東吳成婚。一旦他來,則囚入牢室。再派人去討荊州以換劉備。他們必定交還荊州。之後,放與不放、殺與不殺,不全憑我們隨便處置了嗎?!」

魯肅覺得這個計策甚好,表示贊同,便對東吳之主孫權說了此計,孫權也同意。於是派大臣呂范到荊州去做媒,說:「近日劉備夫人病逝。我有一妹,想招劉備為婿。永結姻緣,同心破曹,以扶漢室。這做媒的事,我看你去說最好。請你走一趟吧!」

呂范領命,以媒人身份來到荊州。

再說劉備,中年喪妻,他很煩惱悲哀。這天正和諸葛孔明閒談解悶,忽報東吳派呂范來了。孔明笑道:「一定是周瑜為要荊州,又有什麼計謀了。我在帳後躲起來,無論呂范說什麼,您都答應下來。然後我們再商量對策。」

劉備於是接見呂范。

呂范先對劉備表示慰問,然後就講清來意:「人若無妻,就像房屋沒了梁一樣。所以我不避嫌疑,特來做媒。」接著就把東吳要招劉備為婿的事及此事對劉、孫兩家政治軍事上的意義都認真誠摯地說出來。最後道:「因為吳太夫人特別疼愛這個最小的女兒,不願意遠嫁,所以請皇叔去東吳舉行婚禮。」

「這事,你們主公知道嗎?」劉備問。

呂范笑道:「這種事,不先徵得吳侯同意,怎敢隨便來說呢?」

劉備以年齡相差太大等理由婉拒。但呂范是個非常稱職又熱心撮合的媒人,一再勸說。最後劉備沒理由推辭了,就說:「請您先住下來,我明天告訴您最後的決定。」

到晚上,劉備與孔明細商此事。孔明十分高興,勸劉備答應這門親事,並馬上要派孫乾和呂范回見孫權,商定娶親事宜,擇日就婚東吳。

劉備絕非平庸之輩,因此,不解地望著孔明道:「這肯定是周瑜的計謀,我怎麼能草率地身入虎穴呢?!」

孔明笑道:「周瑜雖能用計,但怎能出乎我所料?!主公放心,我略施小計,保管使周瑜一籌莫展、孫權之妹成為主公之妻,而荊州又萬無一失!」

劉備雖相信孔明的神機妙算,但對隻身入虎穴的危險仍存疑俱,很是猶豫。孔明道:「我已定下三條妙計,再讓趙子龍保主公過江,絕不會有差錯的!」隨即把趙雲找來,安排了任務,又交給他三個錦囊:「你保主公入吳,可依次按這三個錦囊內之計行事。」

於是,在建安十四年冬十月(公元209年),劉備由趙雲、孫乾陪同,進入吳國境地。剛到吳境的第一個城市南徐,趙雲就按孔明吩咐打開了第一個錦囊。看罷,就命令隨行的五百名士兵,一個個披紅掛綠到市上購買各種婚禮所需要的物件,同時大肆宣揚劉皇叔要與孫公主即將成親的消息。東吳士官百姓聞聽,更代為傳播,立時,這喜慶消息就傳向吳國所屬各地。趙雲又代劉備準備了豐厚禮品,教劉備主動拜訪喬國老。

喬國老在吳國是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一個嫁給了周瑜;兩個女婿,一個是吳國開國之主,一個是正掌大權的都督,由此可知喬國老的「一斑」了!

劉備登門拜訪,使喬國老大為開心,卻又為如此大事自己這個「國老」卻沒有被告知而大為惱火。送走劉備後,便從南徐州趕到都城去見孫權的母親吳國太。一進門就氣哼哼地沖吳國太道喜。

國太一怔:「有什麼喜事呀?」

國老道:「國內都已傳遍,您的貴婿也到我門上來過了,為什麼還要瞞我?!」

國太大驚:「竟有此事?!」忙派人把孫權叫來質問,並派人到城中探聽。

派到城中探聽的人先回來了,報告:「確有此事。女婿已在驛館安歇,五百隨行軍士正在城中購買豬羊果品,準備成親。做媒的女家是呂范,男方是孫乾。」

國太一聽,頓足捶胸大哭。此時,孫權進見母親。國太怒氣沖沖責問:「你心裡還有我嗎?!女兒是我生我養,你招劉備為婿,這麼大的事為什麼瞞著我?!」

孫權嚇了一跳,沒想到母親已知此事。不得已,才向國太說出真情:不過是條計策,只為了把劉備騙到東吳,好以此要挾、討還荊州。並不是真要把妹妹嫁給劉備。

國太一聽更火了,大罵周瑜道:「你這個堂堂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怎麼這樣沒出息?!沒本事取荊州,卻用我女兒為名,使美人計!殺掉劉備,我女兒就是望門寡,以後還怎麼再嫁人?!」接著又怒斥孫權:「你們這幫沒本事的傢伙,做的好事!」

孫權平日孝敬母親,此刻只能默默無聲。

喬國老也不大平:「就算用這條計取了荊州,也會被天下人恥笑。這怎麼行?!」

孫權羞慚不已。

喬國老又說下去:「事已至此,也只能招劉備為婿了,免得出醜。」

孫權忙反對:「兩個年齡恐怕不相當吧!」

喬國老已對劉備有好感,就爭辯:「劉備是大漢皇叔,當今英雄,有何不可?」

國太道:「明天我先見見劉備。他若不中我意,此事聽你們去做。若中我的意,就把女兒真嫁給他!」

孫權無奈,只得答應。但預先在會見地點埋伏下刀斧手,一旦國太不滿意劉備,馬上拿下他。

不料,第二天在甘露寺,吳國太一見相貌堂堂、打扮齊整的劉備就喜歡得很,對喬國老讚歎:「這真是配做我女婿的人!」

喬國老在其間更大讚劉備人品才能。於是國太一錘定音:擇日定親。

孫權悻悻地,只有聽任國太。

劉備回館驛後,孫乾又要他馬上再見喬國老:請求早日完婚——因為東吳多有欲害劉備的人。

喬國老又面吳國太,國太十分氣憤:「我的女婿,誰敢殺害?!」便命劉備搬入宮中,住在自己身邊,並同意趙雲所率五百士兵也陪住進來。

緊接著,國太就為劉備與自己的女兒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周瑜聞聽此事,懊惱不已。他又心生一計,要孫權軟禁劉備於宮中,提供錦衣美食、音樂歌女,企圖軟化劉備志向,讓他貪戀享樂,不思回荊州。然後,再伺機挑撥他與關張二人的關係,疏遠他與諸葛亮的情感。最後,再用計奪回荊州。總之,絕不可讓劉備再跑回去!

於是孫權依計而行:修建豪華宮室與劉備夫婦居住;花木玩物,無所不盡其美艷珍奇;歌女樂師,昌均是色藝絕佳的人選;至於金玉錦繡、車馬服飾,更是應有盡有、極盡豐厚。

劉備於長年戰場奔勞間,猛入溫柔富貴之境,果然樂而忘返,沉迷酒色之中。

趙雲見狀,甚憂慮。按孔明所說,於年終又拆開第二個錦囊。他看過之後,急匆匆來到正聽看歌舞的劉行面前:「今早接孔明來報,曹操起精兵五十萬,殺奔荊州而來!軍情十分緊急,請主公馬上回荊州!」

劉備雖戀享樂,但還不沉迷。一聽荊州危險,也吃驚。但又捨不得離開孫夫人。

趙雲於是有意地幾次三番催促劉備。

劉備更加為難,常面容悲慼。

孫夫人已探知內情,便果斷地說:「大丈夫立世,不可只顧兒女私情,妾已是夫君的人,你無論到何處,我都跟你去!」

劉備很高興,夫妻二人於是商定:以到江邊祭祖為名,離開吳境,潛回荊州。

到了元旦,夫妻二人給國太拜年。之後,孫夫人代劉備說:「祖宗父母之墳在涿郡,想到江邊,望北遙祭,以表人子之情。」

「這是孝道。當然可以!」國太以愛戴的眼光望著劉備,立刻答應。

於是,當天下午,劉備、孫夫人及趙雲所帶五百士兵,瞞著孫權,悄悄向長江岸邊進發。

第二天,孫權得知劉備走脫,忙派將領率兵去追。周瑜惟恐劉備逃跑,也一直派兵在必經之路防守。結果,劉備前後受敵,被追兵團團圍住,情勢萬分危險。

趙雲忙按孔明所囑,「在危急時刻翻看第三個錦囊」。看過後,把孔明的計策告與劉備。劉備急忙趕到孫夫人車前,流淚道:「備有幾句心腹話,要告訴夫人。」接著,便把與孫夫人結婚的前後經歷及周瑜、孫權以她為釣餌要謀殺劉備的全部陰謀告訴了妻子。之後,又十分真誠地表現出對夫人的愛戀之情。最後表示:若夫人不能幫自己脫離危險,則寧願自殺在夫人面前。

孫夫人一聽事情全部經過,大怒。由於夫妻情感很深,當然不會讓劉備有絲毫危險,就把孫權、周瑜派來的人大罵一頓,連帶著也痛罵了自己的哥哥和「不可一世」的東吳大都督。然後她立目揚眉,喝令這些人讓路!否則殺無赦!!

這些人見公主發怒,哪敢下手?覺得人家畢竟是王族親貴,自己只是下人、走卒,何必摻入主子家事之間受窩囊氣?又見趙雲橫槍立馬,怒氣衝天地準備廝殺。自知費力不討好,甚至被趙雲殺傷丟命,最終還會讓主子譴責,就讓開一條路,放劉備走了。

劉備死中逃生,打馬趕路,來到長江邊上。後面追殺兵又起:吳軍將領新接孫權之令——寧可殺死親妹妹,也不可讓劉備逃走!正驚慌失措,江岸蘆葦叢中,搖出二十多隻船來。原來竟是諸葛亮專候在此,接劉備回荊州的!

劉備大喜,上船與孔明相慶。

這時,上游又鋪天蓋地地衝來無數戰船。中間帥字旗下,周瑜親統水軍截殺而來。

劉備在孔明指引下,棄船上岸,乘馬疾行。

周瑜只好也棄船上岸。但水軍少馬,只好帶少數兵力追殺劉備。不料,追至半途,一彪人馬橫向殺出,大將關羽,威風凜凜攔在面前。

周瑜膽戰心驚,慌忙敗退。吳兵死傷無數。

周瑜逃得性命,回到船上。還沒喘息平靜,就聽岸上劉備士兵大聲喊:「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譏刺的叫喊刺耳地在周瑜周圍長久不停歇。

周瑜惱羞成怒,大叫一聲,一口鮮血噴了出來,立時昏倒在地。

於是,周瑜為劉備娶親,偷雞不成丟把米,就成了流傳至今的諷刺故事了。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