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作為曹操的謀士參謀都有哪些貢獻?最後又為何被賜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荀彧作為曹操的謀士參謀都有哪些貢獻?最後又為何被賜死?

還不知道荀彧作為曹操的謀士參謀都有哪些貢獻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荀彧(xun yu)(163年-212年),字文若,穎川穎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著名謀士參謀,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一統北方中原的藍圖和方案,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

並且,荀彧還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因此,在筆者看來,荀彧在曹操麾下謀士參謀中的地位,完全可以類比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不過,非常可惜的是,荀彧並沒有陪曹操走到最後,至少沒有見證曹魏王朝取代東漢王朝這一重要歷史事件。對於荀彧的一生來說,他曾為曹操力挽狂瀾,卻在曹操巔峰時被逼自盡。

首先,在曹操起兵之初,身邊並沒有什麼謀士參謀,也即主要依賴的是曹氏和夏侯氏出身的武將。當然,要想在漢末群雄中脫穎而出,自然需要頂級的謀士參謀。初平二年(191年),荀彧離袁紹而投曹操。曹操見荀彧來投,大悅,說:「這是我的子房啊!」於是任荀彧為別部司馬,荀彧時年二十九歲。公元191年的時候,曹操嚴格上來說,還沒有立足之地。因此,荀彧可謂在曹操起家的時候就選擇跟隨了。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領兗州牧,後為鎮東將軍。荀彧則以司馬身份隨其征戰。公元192年,曹操獲得了兗州這一重要地盤,這意味著曹操勢力進入到上升階段,具備了和袁紹、袁術、劉表等諸侯較量的基本實力。

但是,兩年後,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東征徐州牧陶謙,張邈、陳宮乘機在兗州反曹,暗中迎接呂布。當時曹操率大軍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夏侯惇到後,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乃安。不過,即便如此,曹操在兗州的大部分地盤,還是被呂布等人奪走了。如果讓呂布在兗州繼續壯大,曹操很可能就會徹底失去兗州。但是,此時曹操還在徐州征戰,一時半會也無法趕回兗州。於是,力挽狂瀾的重任,自然交給了荀彧、程昱等留守的文臣武將身上了。

在這個危急時刻,荀彧和程昱定計,保全了范、東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師濮陽擊敗了呂布。如果荀彧等人沒能堅守住城池的話,曹操很可能要在公元194年無家可歸了。所以,荀彧可以說是為曹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了。興平二年(195年)正月,曹操擊敗侵入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的呂布軍。同年,徐州牧陶謙病逝,曹操獲悉後,打算趁機奪取徐州,再回軍消滅呂布。荀彧勸阻,曹操採納荀彧的意見,放棄進攻徐州的企圖。抓緊戰機,收割熟麥,儲存糧秣,積蓄實力。

不久之後,曹操得以擊敗呂布,奪回了兗州這一地盤。一年後,也即公元196年,荀彧這位謀士參謀力勸曹操迎奉漢獻帝,從而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荀彧等謀士參謀的建議下,曹操奉迎漢獻帝劉協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對此,在筆者看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無疑成為曹操勢力的重要轉折點。自此之後,曹操獲得了袁紹、袁術等諸侯不具備的優勢,這成為其在東漢末年消滅群雄的重要原因。

自曹操迎奉漢獻帝后,引起了袁紹的不滿。彼時,袁紹雄居北方。曹操則是東憂呂布,南拒張繡,處在一個四戰之地。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南征北戰的時候,荀彧很少跟隨在左右,而是被曹操留守後方,處理朝廷事務。因此,荀彧扮演的角色,實際上和諸葛亮比較相似。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九月,曹軍軍糧將盡,士卒疲憊,曹操寫信給荀彧,準備退守許都。對此,在筆者看來,如果曹操真的就此撤退的話,那麼,他顯然會失去擊敗袁紹的最佳機會,甚至整個天下的歸屬,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

對此,荀彧在給曹操的回信中表示:「您以僅及敵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住敵人咽喉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敵人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啊!」 曹操採納其建議,繼續堅守待機,最終獲得了奇襲袁紹大軍糧倉烏巢的機會。曹操取得官渡之戰勝利,袁紹敗退北走。雖然曹操沒能一舉消滅袁紹,但是,經此一役,袁紹大軍的精銳損失殆盡,伴隨著袁紹的病逝,曹操得以攻佔袁紹集團的地盤。

最後,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鄴城,領冀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曹操將要從之,荀彧卻反對,曹操從之。不過,伴隨著曹操野心和實力的進一步壯大,曹操和荀彧之間矛盾逐漸激化。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對此,在筆者看來,曹操稱魏公,並且加封九錫,這已經暴露了他篡權奪位的野心,也是曹操勢力來到巔峰的重要標誌。而這,自然遭到了心懷漢室之人的反對。其中,就荀彧這位謀士參謀,無疑表明了自己反對曹操稱魏公、加九錫的立場。

當然,此時已經來到巔峰的曹操,已經沒有那麼依賴荀彧了,所以曹操不僅沒有聽從荀彧的勸阻,反而對他心懷不滿。同年,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亡(關於荀彧的死,《魏氏春秋》還有這樣的說法:當時曹操贈送食物給荀彧,荀彧打開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因此被迫自盡),時年五十歲。對此,在筆者看來,對於荀彧這位謀士參謀的結局,顯然是因為曹操逼迫,才病逝或者自盡的。換而言之,因為稱魏公、加九錫這一事件,曹操和荀彧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不可調和。但是,考慮到荀彧這麼多年的功勞,曹操也不可能直接將其殺害,所以荀彧最終被逼落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