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荀彧之死背後有何真相?他到底是忠於曹操還是忠於漢室?歡迎關注哦。
荀彧,字文若,穎川穎陰人,早年就被稱讚為「王佐之才」,天下大亂之際,荀彧跟隨宗族避難冀州。初投袁紹,被袁紹奉為上賓,但是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於是脫離袁紹投靠曹操,荀彧最終官至侍中,守尚書令。荀彧輔佐曹操二十年年,期間推薦了郭嘉、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等人才,既擅長處理政務又深通謀略,為曹操處理軍國大事多年,被尊稱為「荀令君」。曹操對與袁紹的戰爭缺乏信心之際,荀彧為曹操分析形勢,堅定了曹操與袁紹繼續作戰的決心,在戰略上,荀彧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戰略;在戰術上,荀彧設計保全兗州三城,拒袁紹於官渡,出其不意襲取荊州等,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重大貢獻。曹操亦對荀彧言聽計從,稱讚其為「吾之子房」。但是,當曹操要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之時,荀彧提出反對,因此與曹操漸行漸遠,最終憂慮而死(有說是被曹操賜死的)。
荀彧為什麼不願意輔佐四世三公的袁紹?
早在群雄討董時期,袁紹還只不過是冀州牧韓馥手下的渤海太守,可是袁紹並非真心想著匡扶漢室,不僅沒有積極討伐董卓,反而聯合公孫瓚,竊取了冀州,在討董聯盟名存實亡之際,只有孫堅和曹操繼續討伐董卓(劉備當時跟著公孫瓚,而公孫瓚以討伐董卓的名義進入冀州,卻向韓馥發起進攻,因此劉備並沒有真正參與討伐董卓)。孫堅這一路連戰連捷,甚至逼得董卓火燒洛陽退守長安,可是,正當孫堅節節勝利之時,袁紹突然發難,進攻當時已經被袁術任命為豫州刺史孫堅的治所陽城,孫堅無奈,只得回師救援陽城。原來袁紹主張擁立劉虞為帝,可是袁術卻提出反對,而孫堅當時是袁術手下,於是袁紹就進攻防守空虛的陽城,結合這一段歷史,荀彧不願意輔佐袁紹的原因就顯而易見了。
其一:韓馥是朝廷任命的州牧,還是討董諸侯之一,袁紹在這時候聯合公孫瓚圖謀冀州,是為了一己私利不顧國難的行為。
其二:孫堅討伐董卓連戰連勝,袁紹卻全然不顧大局,進攻孫堅,迫使孫堅終止討伐董卓,失去了消滅董卓的最好機會。
其三:在董卓竊命,主上蒙塵的形式下,袁紹不思驅逐董卓輔佐漢帝,卻想著另立新君,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無心扶持漢室,只考慮自己的私利,因此,荀彧不願意輔佐袁紹。而除了孫堅,曹操也在堅持討伐董卓,雖然敗得很徹底,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卻向天下人展現了其忠於漢室的形象,這也反過來證明了荀彧是忠於漢室的,他跟隨曹操,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漢室。
曹操逼死荀彧?
自從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國公、加封九錫以來,荀彧和曹操已經不是一路人了,筆者想,荀彧甚至會懊悔輔佐了曹操。他原本以為,曹操會「奉天子以令不臣」,輔佐漢帝平定天下割據諸侯,最終興復漢室,沒想到的是,曹操確實如同周瑜說的:「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或許曹操一開始的確是立志匡扶漢室的,可是隨著勢力的發展,野心也隨之膨脹,曹操漸漸疏遠荀彧,將荀彧調離中央,不久以後,更是賜予荀彧空盒子。
荀彧出生穎川名門,匡扶漢室、忠君報國的思想已經深入骨髓,所謂「食漢祿,做漢臣」,曹操給荀彧空盒子,可能是暗示荀彧,漢祿已經不存在了,也有說是暗示荀彧「盒中無食,君可自裁」。這時候荀彧面臨2個選擇:1,放棄漢祿接受魏祿,不再反對曹操加稱魏國公、加封九錫;2:既然漢祿已經沒有了,漢室名存實亡,那只好以死明志,荀彧顯然是忠於漢室而不是忠於曹操的,他選擇了以死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