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是以慧眼識珠,禮賢下士而著稱。但問題是為何他的手下出了很多叛徒呢?
《三國誌》評價他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認為他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曹操也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孫權說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孔明評價劉備是英才蓋世,眾士慕仰;(有拍馬屁之嫌)… …大家公認劉備最能以德服人,善於征服人心,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比如劉備用自己曾經感化過來殺他的刺客,來教育兒子,要他「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凝聚力、向心力是一支優秀團隊所必備的,可以說以劉備的德行和修養,帶出來的隊伍也應該是最團結、紀律最嚴明、最有戰鬥力的隊伍。
但事實卻是,在劉備陣營裡出過的叛徒最多,恨不得不曹操和孫權加起來的還多。
【一】注重情義,卻總出叛徒
漢代重節義,一旦成為叛徒,通常意味著人格的喪失和信譽的破產,可是劉備的下屬一個接一個叛變。
在關羽失荊州事件中起關鍵作用的麋芳和傅士仁,率上庸三郡投降曹魏的孟達,夷陵之戰中投降的黃權,這幾位都是「省軍級」及以上的人物,還有投降孫吳後名列九卿的潘浚,關鍵時刻殺掉張飛投敵的范強、張達……可以說,蜀漢叛徒數量之多、級別之高綜合起來都是其它各方難比的。作為蜀漢的掌門人,劉備一向視忠義為生命,但放到整個蜀漢團隊去考察,這一點似乎做得卻不怎麼好,這是為什麼呢?
【二】只會籠絡人心,不懂治人手段
曹操他既懂攏心也能治人,把手下治理得服服帖帖。攏心方面劉備做得不錯,甚至超過了曹操,但在治人方面他的手段明顯有些軟,比曹操差了好幾條街。
孟達投降曹魏,帶給蜀漢的損失無可估量,但從史料記載,他在成都的族人朋友似乎都沒受到誅連;黃權投降,曹魏這邊馬上傳開了,讓他趕緊帶著家眷前來魏國報到,但黃權一點兒都不急,因為他很瞭解劉備,知道劉備幹不出來,果然他的家人在成都生活得都挺好,兒子黃崇還擔任了尚書郎;麋芳投降造成的直接損失更大,他的哥哥麋竺來了個「面縛請罪」就輕鬆過關,劉備對其「崇待如初」。
這樣看起來劉備果然是個明君,但是這樣的叛變成本是不是太低了?
【三】善於搞制衡,又死愛面子
劉備喜歡搞制衡,托孤給諸葛亮又以李嚴為副,派孟達守上庸,又弄劉封去平衡孟達,人為地製造了矛盾,為內部不安定埋下隱患。
劉備善識人,他發現馬謖不能重用,以此提醒諸葛亮,但馬謖年紀輕輕能當上太守,他不點頭怎麼可能?
劉備這個人,平時唱紅臉可以,唱白臉就有些拉不下臉,死愛面子,尤其在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們面前。從長處說就是重感情,從短處說就是不懂管理。
【四】不講規矩、不講紀律
有組織、有紀律是團隊,有組織、沒紀律只能是團伙。
雖然不能說劉備集團是個不講紀律的團伙,但在某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紀律不嚴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叛變行為多發的重要原因。
回顧蜀漢集團的歷史,劉備本人也多次有過「叛降」的經歷:脫離公孫瓚自己發展,降呂布又反戈一擊,投曹操又密謀起事,歸袁紹又脫離袁紹,歸劉表又不與劉表的兒子劉琮一起行動,被劉璋引進又反奪益州……縱觀劉備的奮鬥史,簡直就是一部降而復叛、叛而復降的歷史,對此,估計號稱「三姓家奴」的呂布也得甘拜下風。
習慣了叛變的劉備自然對自己的也不太會講紀律,自然團隊的紀律性也大受影響,這可能就是劉備團隊中容易出叛徒的最直接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