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最著名的戰例有兩起,一是曹操北征烏桓,二是諸葛亮南征孟獲。然而後人在評價這兩起「外戰」時,大多都帶有感情色彩去評價,對曹操北征烏桓,貶者居多;對諸葛亮南征孟獲,反而讚譽一片。那麼諸葛亮七擒孟獲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呢?
在準備兩年之後,本應由李嚴或其他將領擔當的南征任務,諸葛亮以「慮王連並沒有瞭解諸葛亮更深的意圖,所以在「停留者久之」後(同上),依然親自率兵南征。
公元225年春,諸葛亮率兵自水路入越嶲,派馬忠向東南出兵牂牁(治所在今貴陽附近,轄區包括貴州大部)攻擊朱褒,派李恢向南出兵益州(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今雲南晉寧以東)。諸葛亮一支部隊到達越嶲時,本打算在高定部結集時加以打擊,殊料高定部下發動軍事政變,殺掉雍闓及身邊部眾,另擁立孟獲為首領。諸葛亮主力部隊擊垮高定,並將其殺掉,孟獲在內訌之後尚未來得及整合,忽然間折其一臂,只得率部撤退到益州郡。此時,馬忠已殲滅牂牁郡朱褒並將其斬之,李恢部先敗後勝。五月,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進軍雲南,生擒孟獲,隨即留下了「七擒七縱」的千古美談。
《漢晉春秋》載:諸葛亮軍隊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少數民族中威望很高,遂決定生擒感化。活捉後,讓孟獲查看蜀軍陣營,並詢問道:「我軍如何?」孟獲回答說:「過去我不知蜀軍虛實,所以失敗了。今天承蒙你讓我看過,也不過如此而已,我肯定容易取勝。」諸葛亮笑笑,讓他回去整軍再戰。凡七擒七縱,而諸葛亮依然要遣返孟獲。這時孟獲感動了,誠懇地說道:「您呀,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之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當時有人對釋放孟獲持不同意見,諸葛亮解釋說:「若留外人(指蜀軍將領),必須同時留下足夠的軍隊,兵留下來又沒有糧吃,這是第一件難事;蠻夷剛剛戰敗,父兄死傷者甚眾,若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這是第二件難事;更何況,蠻夷纍纍有叛變殺戮的罪行,自知罪孽深重,若留外人,相互之間都不相信,這是第三件難事。今天我打算既不留兵,又不運糧,但是卻能使南中地區服從我方,知道尊卑上下,就彼此相安無事了。」
歷來史學家對此篤信不疑,《三國演義》更將七擒七縱渲染得活靈活現。然而卻不曾細想過以下幾點:
其一,冷兵器時代,西蜀軍隊不佔絕對優勢,李恢部先敗後勝的結局,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其二,蜀軍勞師遠征,主客之勢難以移位,千里轉輸糧秣,陌生的地形等對蜀軍十分不利。
其三,戰爭是兵戎相見、鬥智鬥勇、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打拼,不是貓捉老鼠的遊戲,不是小孩過家家。稍有不慎,優劣之勢立即轉換,功虧一簣的教訓經常發生。謹慎如諸葛亮者,敢玩七擒七縱的遊戲嗎?
其四,即令是勝利,每次勝利的結果也大不相同,失敗方主帥戰死疆場、為部屬所殺、為流矢所中、突圍脫逃等難以預測,不可能一成不變的次次活捉。
其五,七擒七縱是古今未有的戰爭神話,是諸葛亮難得一見的豐功偉績。《三國誌·諸葛亮傳》的史料,很多來源於諸葛亮本人或部屬,諸葛亮對典籍修撰十分認真,而在傳記中,何以沒有七擒七縱的隻言片語?顯然,陳壽對沒有依據的過分頌揚斷然拋棄的結果。
至於「南人不復反矣」的頌揚,並沒有歷史依據。相反,《三國誌》明確記載,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之前,「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見《三國誌·諸葛亮傳》)。顯然,所謂的七擒七縱,是《漢晉春秋》將毫無戰爭常識的道聽途說著入了歷史。
再者,從《三國誌》找不到諸葛亮以德感化南方「蠻夷」的史料,卻能見到截然相反的善後措施。
其一,利用當地民眾的迷信心理。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中民眾的風俗習慣是相信鬼神和巫婆巫漢,相信詛咒,相信因果報應等,所以官員們常常利用他們的愚昧,以這些手段約束「蠻夷」。諸葛亮班師之前,為南中作畫,先畫日月天地,君臣城府;再畫神龍,龍生蠻夷及牛馬駝羊;後畫各級官吏,乘大馬,坐華車,到下邊巡視安撫賑恤;還畫了民眾牽羊擔酒呈貢金銀寶貨的場面。畫成,賜予「蠻夷」。「蠻夷」對此畫極為重視,遂以身家性命作出承諾。直到很久之後,西蜀早已滅亡了,朝廷每委派官員去南中,「蠻夷」都要將這些拿出來給官員們觀看。
其二,分化互解。
諸葛亮南征之後,將「蠻夷」青羌族一萬多家遷入內地,劃分為五部,將家中強壯男子萬餘人編成所謂的「飛軍」,常常被用來衝鋒陷陣,所當無前。將老弱病殘者,分別發配在內地焦、雍、婁、爨、孟、量、毛、李這些大姓名下,作為私家部曲(私家軍)。對地廣人稀的南中少數民族來說,萬餘戶可不是小數字。諸葛亮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缺乏兵員;另一方面是釜底抽薪,將南中少數民族的力量分化瓦解。東漢時移民實邊,這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見軍閥混戰造成人口銳減的後果。
其三,分而治之。
考慮到之前的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越嶲郡四郡地域過大,所部的人口還多,其間豪族勢力盤根錯節,容易對蜀漢政權構成威脅。遂將益州郡改為建寧郡,在建寧郡、永昌郡中間,劃出一個雲南郡;在建寧郡、牂牁郡兩郡中間,劃出一個興古郡(見《三國誌·後主傳》);另從犍為郡中分出朱提郡(見《諸葛亮集·元和郡縣志》),這依然是分而治之的策略,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西蜀政權同「蠻夷」之間的不和諧根源,更沒有德化的影子。
反是征戰,均有利弊得失、正反面兩方作用。三國最著名的兩起「外戰」中,諸葛亮南征的「閃光點」名載史冊。主要是以「攻心」為上、「七擒孟獲」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