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刺殺董卓一幕,是十分驚險的一個章節。眼看曹操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呂布的出現讓曹操失敗了,幸虧曹操反應敏捷,給自己找了一個很好的逃脫借口,從關鍵時候也看得出曹操沉穩,臨危不亂的心理狀態。
在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專門用了一個章節講述了曹操刺殺董卓的原因始末,後來,這一幕也被排成電視劇,成為了一個非常經典緊張的場面。
當時,董卓在東漢朝廷玩弄政權,很多朝廷官員十分鄙夷,但是董卓位高權重還有一名勇士呂布在身邊保護他,以王允為首的大臣們,在朝廷上掩面哭泣,不知道東漢朝廷的前途在哪裡,並且一邊哭訴一邊抱怨董卓的種種罪行。曹操看見大臣們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便問大家,光靠哭是不能把董卓哭死的,便說自己有一計策,可將董卓的項上人頭砍下來,給大家一個交代。於是,曹操拿了王允的七寶刀來見董卓。董卓躺在床上,曹操便和董卓寒暄了幾句,恰好此時董卓向裡翻了身,曹操認為時機剛剛好,於是舉起七寶刀,準備刺向董卓,不巧的是,呂布出現了。曹操臨危不亂,手裡拿著七寶刀,於是便對董卓說,自己前來的原因就是為董卓獻上一把寶刀,這才得以脫身,而曹操刺殺董卓這一行動最終未能成功。
但是,有人說曹操殺董卓這一故事是作者編撰出來的,歷史上真正刺殺董卓的人是伍孚,但是此人刺殺董卓也未成功。
曹操最喜歡的武將是誰
曹操一貫招攬天下有才之人,無論文臣或是武將,他都有愛惜之心,曾還寫有詩句: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愛惜忠義的將領,這也是為什麼他看重關羽的原因,不光是關羽的能力還有關於的忠義。但若論曹操最喜歡的武將,可能還是夏侯惇。
曹操像
首先,有傳曹操是夏侯的後裔,夏侯惇實力又非常強勁,曹操沒道理不喜歡。二是在曹操建都許昌之後,夏侯惇的地位。夏侯惇當時擔任河南尹,要知道這可是拱衛京師的職位,在那種天下大亂的局勢下,拱衛京師的職位可不是隨便交出無的。曹操任命夏侯惇自然是非常看重於他。
而曹操更是允許夏侯惇和他同坐一輛馬車,允許夏侯惇進入曹操的軍帳議事,這些小細節都是曹操重視夏侯惇的表現。並且通過後世來看,曹丕時期,夏侯惇被封為大將軍,曹睿讓夏侯惇進入曹操的陵廟祭祀,這些都可以窺見曹操對夏侯惇的喜歡,以致於後世仍舊很尊敬夏侯惇。
不過曹操手下武將眾多,像典韋、許褚、徐晃、張遼等等,更有曹操手下的八虎將,這些都是曹操非常喜愛的。可以說,有才的,有能力的,只要能相助曹操完成大業的,曹操確實都是給予了一定的便利。
曹操雖然疑心病重,但是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善於招攬賢才,並能不顧身份親自迎接,這也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重要基石。
曹操計謀都有哪些
曹操是三國時期才華橫溢的政治家,有宏遠的政治理想,眼光長遠,思想縝密,是不可小覷的人才。曹操在計謀方面,最能體現其政治遠見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裡的天子是漢獻帝劉協,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是董卓廢掉漢少帝而立的傀儡皇帝。196年,漢獻帝劉協東逃,謀士參謀沮授向袁紹獻計,留住漢獻帝劉協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無政治遠光的袁紹拒絕了這個計謀。與此同時,荀彧向曹操建議:「挾天子可以攏絡群臣,可以讓百姓心安。」曹操自覺此計甚好,立馬趕至洛陽,把獻帝接到許昌,從此漢獻帝劉協就成為曹操手中的傀儡。
接下來不得不說的是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奠定曹操歷史地位的決定之戰。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用火燒掉袁軍糧草,打敗袁軍十萬大軍。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曹操在此次戰役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智謀,為他的軍事生涯寫下最輝煌的一頁篇章。
曹操的計謀還有很多,例如反間馬超和韓遂,具體就是:曹操先跟韓遂拉關係,讓馬超起疑心,然後背地裡再給韓遂信,馬超來到韓遂處看到信,懷疑韓遂,兩人之間再無信任可言,反間成功。還有禰衡之死,禰衡是漢室忠臣,曹操想殺死他,但又不想背亂殺賢臣的罵聲。於是把禰衡派到劉表處,想借劉表之刀殺他,劉表自然明白曹的意思,又派禰衡到黃祖處,黃祖不負眾望殺掉禰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