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姜維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漢中是蜀漢北面的屏障,扼守著連接關中與蜀中的道路,對於蜀漢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故而當初劉備集結精兵悍將,竭盡蜀中資源,從曹操手裡奪取了漢中,自此漢中便成為了蜀漢的重鎮。
在劉備同曹操的漢中爭奪戰尾期,曹操決定撤出漢中,但是他將漢中的百姓悉數遷出,導致劉備得到了漢中之土,卻得不到漢中之民。在人力資源異常珍貴的三國年代,這無疑是蜀漢的一大損失,但是從另一方面看,大量的農田也由此收歸國有。
由於漢中郡地處漢中平原,地勢平緩,氣候濕潤,加之漢水流淌其中,使得這裡的土地肥沃,適合耕種。大量適合耕作的閒置農田,理論上非常適合蜀漢大軍用以屯田。實際上漢中也很可能是蜀漢的屯田之地,楊敏、呂乂都曾在這裡擔任過督農,督農是屯田相關的官職,屯田產出的糧草又可以送往附近的關城囤積。
不難看出,漢中是個適合屯田的地方,那麼為何姜維要選擇去沓中屯田,而非漢中?
姜維決定去屯田的起因,是由於姜維想要除去黃皓,但是劉禪不允許,並且黃皓有意要廢除姜維的大將軍之職。姜維如果繼續呆在成都處境會很危險,於是選擇在外屯田,屯田是姜維用來避禍的方式。
沓中位於現今甘肅省舟曲縣一帶,地理條件類似漢中平原,不過面積要小不少,沓中也是具備屯田所需要的條件的。大將率兵駐邊本就容易遭受猜忌,在漢中這樣的重鎮屯田,更容易被黃皓當作把柄來做文章。從自保角度來看,在沓中屯田會更安全。
自費禕遇刺後,姜維獲得軍權而上位。姜維自此先後發動了6次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其中有5次是攻打隴右。姜維的北伐戰略和諸葛亮類似,是先蠶食隴右,而後東征關中。在沓中屯田的一個優勢便是可以根據局勢,較快的組織北伐,並且減少了糧運的路程。姜維選擇在沓中屯田,也說明姜維依然抱有北伐的念頭。
姜維在沓中屯田的一個劣勢在於,沓中距離漢中較遠。一旦漢中遭受攻擊,身為主帥的姜維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支援漢中守軍,這將不利於漢中守備。對此,姜維也有一套預案,當漢中受到攻擊時,漢中方面以漢城、樂城為據點,各地援軍以陽安關為防線抵禦進攻,等來犯曹軍糧盡時一起殺出,寄希望在漢中平原殲滅曹魏主力。
這樣的防守戰術較為激進,也可以看出姜維對於漢中守備能力持樂觀態度,姜維認為漢中守軍可以憑險固守,堅持到援軍到來。從後來鍾會、鄧艾滅蜀來看,姜維高估了漢中守備能力,陽安關的守軍並沒有堅持到姜維、張翼的援軍到來就已經失守,導致姜維的防禦戰術徹底崩盤。
如若鍾會大軍攻打漢中時,姜維身在漢中,漢中大概率不會那麼快陷落。然而在此之前,姜維並不認為在沓中屯田,會有如此大的隱患,他料不到陽安關的蔣舒會投降,也料不到劉禪會聽信巫師之言遲遲沒有安排佈防。
姜維之所以在沓中屯田是為了避禍,並且在沓中屯田能夠便於繼續北伐曹魏,同時自認為也不會影響到漢中的守備,故而姜維選擇在沓中屯田,而非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