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延熙十六年,蜀漢大將軍費禕在歲首大會上遇刺殺而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刺殺費禕的是降臣郭脩(另稱郭修),原屬魏國,是姜維北伐時,把他俘虜,並帶回蜀漢,後在蜀漢做官。
也因此,對於費禕的死,很多人猜測是姜維下的黑手。
原因是,費禕不支持姜維北伐,《三國誌·姜維傳》中(注引《漢晉春秋》)記載:
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無以為希冀徼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不如志,悔之無及。」
而姜維偏偏是個力主北伐的狂熱分子,兩人因此有了矛盾,在費禕死前,已經有二年多的時間,沒讓姜維出兵了。
再加上郭脩是姜維帶回來的降臣,怎麼一推算,姜維的嫌疑就比較大了。
不過,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費禕之死應該跟姜維無關。
陰謀刺殺費禕的後果,是姜維無法承受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費禕的子女不是任人欺負的弱者,其女是太子妃
來看看費禕的子女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三國誌·費禕傳》中記載:
子承嗣,為黃門侍郎。承弟恭,尚公主。禕長女配太子璿為妃。
費禕的一個兒子是黃門侍郎(幫助皇帝劉禪傳達詔令的天子近臣),一個兒子是駙馬,長女還是太子妃,未來的蜀漢皇后。
一個姜維引進蜀漢政權內部的降臣刺殺掉費禕,如果其子女認可了是姜維下的黑手,以他們的身份,姜維還能否在蜀漢政權中待得住?
僅憑費禕的長女是蜀漢太子妃,就足以讓姜維忌憚吧?
姜維也不會不知道費禕家族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除非他能斬草除根,否則,他不會那麼愚蠢地對費禕出手。
第二:姜維和費禕的矛盾還沒有上升到必須你死我活的地步
費禕並非不想北伐,他到底是諸葛亮的繼承人,不可能不繼承部分諸葛亮的遺願。
但他是個務實派,對外戰略的實施全部是出於實際國力的考慮,《三國誌·姜維傳》中記載:
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到,他沒有不讓姜維北伐,不過是縮減了出兵的規模,無非是改大打為小打,改全面進攻為襲擾戰。
其根本原因,是從蜀漢國力的承受能力上來考慮的。
蜀漢滅亡時,官方記載人口才94萬(不包括蜀地豪族隱匿的人口,估計隱匿的人口至少有二、三倍之多)。
由此可見蜀漢綜合實力基本盤的窘迫,費禕不給姜維太多兵馬,其實是正確的。
姜維雖然著急北伐,也因此跟費禕有了些矛盾,可姜維不會看不出來費禕的限制並非是對北伐有意見,而是務實,也不是針對姜維本人。
諸葛亮評價姜維是:「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所以,費禕的苦衷,姜維多少知道一點。
既然不是刻意反對北伐(費禕主政時,姜維曾多次主動出擊雍、涼),又不是針對姜維本人的政治限制,姜維有必要用暴力手段解決問題嗎?
第三:費禕及荊州派,本就是姜維的政治盟友
姜維在蜀漢政權中的政治支持者的基本盤是誰?恰恰就是以費禕、蔣琬等為首的荊州派。
姜維當初投降蜀漢時,是孤身一人到來的,沒有自己的班底,開國偉人曾對此評價道:
(姜維)終因在蜀國幹部隊伍中缺乏根底,難以大展其才。
勢單力孤的姜維,要想在蜀漢政權中混出個樣來,抱對大腿是必須的。
很顯然,姜維找對了大腿,得到了諸葛亮的看重和信任。
在諸葛亮的引薦下,姜維不但馬上就被重用,也被主導蜀漢政治、軍事局面的荊州派接納,《三國誌·姜維傳》中記載:
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後遷中監軍征西將軍。
所以,姜維雖然不是荊州人,還是降將,但他在蜀漢政權的根底卻是強勢的荊州派。
姜維是諸葛亮認可的軍事繼位人,荊州派也同樣認可。《三國誌·姜維傳》中記載:
十二年,亮卒,維還成都,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進封平襄侯。
這個時候,距離姜維投降蜀漢,不過才區區六年時間,姜維的實際官職雖然不高,卻有「統諸軍」的名義和權力。
如果荊州派不認可他,他能得到這個職權?
看看比姜維資歷、官職都高得多的魏延,在諸葛亮死後的下場就能知道。
魏延就是被諸葛亮的繼位人們集體給廢掉的。
由此看,蜀漢政權內部的荊州派,全部是認可姜維的,不管是秉承諸葛亮的遺命,或是其他原因。
諸葛亮死後,至費禕死前,蜀漢政權在蔣琬、費禕主導下的多次北伐,姜維都獲得重用,他跟荊州派,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在這種情況下,姜維敢對費禕下手?那不是毀掉自己的政治基本盤?
雖然諸葛亮直接指定的繼位人們在費禕死前,大多也都已經去世了,但他們的後代可都還在,不少還位居顯赫職位。
荊州派及其後人,在蜀漢政權中,是抱團的,他們也必須抱團。
如果姜維敢殺費禕,不說費禕的子女,就是這些荊州二代,都能給姜維找不少麻煩,姜維後來還能順順利利接掌蜀漢的兵權?
因此,綜上所述,我認為,姜維指使郭脩刺殺費禕的猜測,不成立。
即使姜維要刺殺費禕,也不會讓明顯跟他有關係的人出手。
第四:郭脩為何要刺殺費禕?
郭脩一介降臣,明知行刺成功與否,自己的下場都不會太妙,為何還要大膽刺殺費禕?
《三國誌·魏書·三少帝紀》中有一段記載,是魏國在得知郭脩刺殺費禕後,以皇帝曹芳的名義下的詔書,內容是:
故中郎西平郭修(脩),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為所執略。往歲偽大將軍費禕驅率群眾,陰圖窺窬,道經漢壽,請會眾賓,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義;祚及後胤,所以獎勸將來。
在猛誇郭脩的同時,特別強調了,他的功勞能「祚及後胤」。
而且,並不只是說說,郭脩被魏國追封「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賜謚號為「威」,讓他留在魏國的兒子「承襲父爵,加拜奉車都尉,獲賞銀千鉼,絹千匹。」
郭脩的兒子,本來因為父親被俘降蜀,在魏國的前景大大不妙,等到郭脩刺殺費禕後,就從犯官之子,搖身變成了功勳之後,還加官進爵。
這或許就是郭脩刺殺費禕的根本原因,為自己後代的命運和前程著想,他才拚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