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對罵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後為什麼輸了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王朗對罵諸葛亮句句在理 王朗最後為什麼輸了

大家好,這裡是三國網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諸葛亮和王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為自己的利益而爭論,人人都是雄辯家 ——奧維德」

論到個人擁護的利益時,每個人都是衛道者,畢竟事關自己的利益和聲譽,誰也不想敗下陣來。

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鮮少見到那種為了個人權益而發出犀利言辭的人。

可能大家會認為中國人受到正統儒學思想的影響有儒生氣質,不屑於與人激烈爭論。

但是事實正相反,在古代,文人之間的交流竟都是以「罵戰」為主。

就連「羽扇綸巾」的儒士諸葛亮也能「舌戰群儒」,甚至是在兩軍對戰之際「罵王朗」,將其「罵」下馬,輪得個一命嗚呼的下場。

熟悉《三國演義》的讀者都知道「諸葛亮罵王朗」是書中的名場面,甚至不少人在電視劇平台圍觀打卡這個「世紀罵戰」。

要知道王朗可是漢魏年間出了名的「大儒生」、「大才子」,算的上是德高望重的「時代紅人」,就算諸葛亮在他面前都要低頭。

但葛亮在戰場上卻絲毫不輸氣勢,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足足訓斥了王朗一番,於是就有了這經典一幕,王朗被「罵」得狗血淋頭,一命嗚呼!

看過書的人都知道,王朗陣前所言可謂是字字珠璣,沒有一點兒毛病,那為何他還會在人前敗下陣來呢?

且讓我們回顧一下名著,細細地品味一下這個名場面。

一、諸葛亮罵王朗

現在我們回顧一下這個名著當中的「世紀罵戰」。

《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中,也就是公元228年春,此時的諸葛亮信心滿滿第一次發動伐魏戰爭。

這場戰役中,諸葛亮為蜀漢取得了天水、南郡等三個城池,但是很快魏國反應過來,魏主派遣曹真掛帥為大都督,郭淮輔助,王朗作為軍師前往應戰。

對於來勢洶洶的諸葛亮,王朗早有對策,所以一開始他便言辭鑿鑿,打算將諸葛亮綁上「道德高台」。

但是諸葛亮顯然不吃他這一套,他非但沒有被王朗口才折服,反倒來了個「反套路」,將王朗痛罵一頓,最終贏得了這場「罵戰」的勝利。

而王朗也因為諸葛亮的言辭,羞憤不已,不甚跌下馬,撞死於馬前。

這便是書中的名場面,裡面還出現了一個著名的三國台詞,那就是「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在我們看來,誰贏到了最後,誰就是勝利者,所以鮮少有人關注到王朗的言辭和觀點。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還原一下現場,看一下當時的王朗和諸葛亮各自到底持有什麼觀點,而王朗又是如何輸掉的這場「罵戰」吧。

二、王朗為何會輸

有人說王朗的話確實有所道理,最後竟然還輸給了諸葛亮,讓人不解?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王朗到底持有什麼觀點又為何句句在理吧。

首先看看王朗的第一句話。

用白話文翻譯出來,王朗的觀點就是,天下割據有變,風雲再起,原先的漢朝氣數已盡,現如今的天下生靈塗炭,而魏國君主仁義文武,堪當大任,能夠承擔大統的責任,平定天下,勸解諸葛亮不要逆天行事。

看上去句句在理,千年來封建社會朝代的更替不就是這樣嗎?

所以王朗一開始氣勢洶洶的就是想要與諸葛亮爭辯一下誰才是大一統的合適人選。

顯然諸葛亮是個聰明的詭辯手,他知道如果自己要與王朗爭辯必定會陷入一個死輪迴。

於是諸葛亮跳脫出來,他將漢朝氣數未盡的觀點拋出來:漢朝之所以沒落就因為內部宮中混亂,外部賊人誤國,發動叛亂。

試問如果沒有賊人惑亂朝廷,那麼漢朝又怎麼會氣數已盡呢?

於是就此諸葛亮開始了自己真正的戰鬥。

陣前諸葛亮狂罵王朗,說正是因為有了王朗這樣毫不作為的朝臣,才會導致惡人作惡多端,引發了漢朝蒼生的禍端,一下子將火力引到了王朗身上,尤其是那句"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

還有關於王朗生平,諸葛亮的一番話直接堵住了王朗想要爭辯的話,比如王朗本就是漢朝大臣,因為「舉孝廉」才入朝為官,作為漢朝臣子的他本應該兢兢業業地輔佐君主,平定惑亂,但是王朗卻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反而投誠賊子惡人,背棄了自己最初的信念,現在還敢在陣前講什麼「天數」,難道漢朝的沒落不正是因為他這種人嗎?

所以王朗最初的觀點在諸葛亮面前毫無用武之地,諸葛亮的一番話直接將其堵死了。

面對諸葛亮的懇切言辭,王朗只能跌落馬下,落得個吐血身亡的下場。

三、不同層面的輸贏

雖然諸葛亮獲得了這場「罵戰」中的勝利,將王朗定在了恥辱柱上,但是現在再讓我們看一下名場面的經過,或許會有另一種看法。

王朗與諸葛亮,雖然都是漢末才子,但那時候的兩人確實實實在在的敵對狀態,兩者之間的恩怨屬於各為其主罷了。

在某種角度上,王朗能夠為了自己的君主挺身而出,也可以算的上是大義凜然了。

而在真正歷史上的王朗也並不是這麼「戲劇化」,相反好評頗多,就連曹丕都有所稱讚,稱其「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那麼在你的眼中王朗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