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王朗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諸葛亮罵王朗」這一情節,通過影視劇的方法表現出來,觀眾們的感受是非常直觀,甚至是覺得很有意思的,只不過這一段很經典的情節,只不過是羅貫中又一個虛構出來的故事,真實歷史上自然沒有這段。只不過,我們可以拋開歷史,就只是單獨談一談小說和影視中的這一段劇情,一起來看一看,為什麼「厚顏無恥」的王朗,卻會因為諸葛亮的幾幾句話就被罵死了,王朗真的有那麼「厚顏無恥」嗎?
諸葛亮罵死司徒王朗,乃是小說之言,歷史上的王朗並非死於諸葛亮的詈罵。然而,回歸到《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王朗為何會被諸葛亮罵死呢?皆因王朗沒有抓住此次論戰的核心。而在此次論戰中,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是站在一個道德高點,去指責王朗乃是厚顏無恥的貳臣賊子。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真正的厚顏無恥之人又怎麼會被輕易地罵死?
當初,項羽威脅劉邦,要將劉邦的爹給煮了。劉邦便耍無賴,說:咱倆結拜過,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了,就分我一杯羹。試想,如果是諸葛亮與劉邦論戰的話。那麼,這場論戰最終吐血身亡的一定會是諸葛亮。故而,諸葛亮罵死王朗,不但不足以證明王朗的厚顏無恥,反而證明了王朗愛惜名譽。
在論戰之前,王朗信心滿滿,書中寫道:……朗曰:「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那麼,信心十足的王朗為何輸掉論戰呢?且看書中寫道:……朗曰:「久聞公之大名,今幸一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
這兩句是王朗與諸葛亮論戰的核心所在,王朗之所以會被罵死就是沒有抓住這場論戰的核心。以致於讓諸葛亮位居道德高點,而使自己處於被動。諸葛亮所言,奉詔討賊,顯然是奉蜀主劉禪之詔。王朗只要論證漢魏禪讓合法、蜀漢乃系偽系僭越,即可推倒諸葛亮的道德高點。而在書中,王朗雖勉強抓住了前半句論點,卻沒有抓住後半句。結果卻被諸葛亮一路推到、強按在地,實則上劉備與曹操並無二致,不過是以「匡扶漢室」為口號而實現自己的帝王之志而已。即便這正統名分不在曹魏,也絕輪不到劉備,王朗更沒必要向諸葛亮低頭。
諸葛亮在《隆中對》說道:……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而諸葛亮六出祁山,卻從未遇到大規模曹魏百姓簞食壺漿相迎的感人場面。這說明曹魏已得民心、北方生活已安定。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社稷無常奉,群臣無常位,能安定民生即可為天下之主。對於這一點,儒家先賢都是贊同的,也並不反對改朝易代。而北方的混亂局面就是曹操給安定下來的,所以,諸葛亮也是沒有理由否認漢魏禪位合法性的。
而在書中,諸葛亮道:……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劉備)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劉禪)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王朗竟一言不加駁斥,氣血攻心而亡,可以說更無道理。劉備與漢室血脈疏遠,早已淪為庶民,而無宗族身份,漢室被廢,獻帝的嫡裔仍在。而劉備竊據漢宗室之地、偏居一隅,為稱帝佯言獻帝被曹氏所害,遠沒有曹魏來的坦蕩。諸葛亮卻以蜀漢為正統而自居道德高點,王朗不至於一言不可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