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劉協膽敢多次刺殺曹操 曹操為什麼不對漢獻帝劉協下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漢獻帝劉協膽敢多次刺殺曹操 曹操為什麼不對漢獻帝劉協下手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漢獻帝劉協和曹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漢末皇帝劉協,歷來被認為是曹操手中的提線木偶,但這個木偶也曾想過剪斷束縛自己的繩索,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掌權皇帝,不過時機不太好罷了。

劉協最大的機會便是董承的衣帶詔。董卓死後,東漢的權力出現短暫空白,而這段時期或許才是劉協奪權的最佳機會,但他有個致命缺點——年齡小。

劉協出生於公元181年,被董卓提上皇帝寶座的時候不過是一個8歲的幼童。董卓死於192年,劉協才11歲。

11歲的孩童,哪怕再聰慧,也不會被大人放在心上,因為他缺少皇帝特意的威嚴。沒有威嚴,劉協便壓不住眾多大臣,更別說這時候的漢室皇權威望正處於最底端。沒有成年的皇帝,坐不穩皇位。

劉協需要保護,需要那些有兵有地盤的人的保護,直到成年才有機會。成年意味著可以結婚,而結婚意味聯姻,而聯姻意味著皇帝劉協有了自己人——外戚。

曹操迎立劉協之初,遠遠達不到「挾天子」的地步,雙方可以看作一場合作。曹操提供地盤和保護,維持漢室的基本威嚴,而劉協給曹操一部分「令諸侯」的特權,用現代的話來說——雙贏。

劉協,或者說劉協擁有的勢力握有政治輿論力量,曹操有軍事力量,倆人所擁有的,正是彼此最缺少的。沮授曾勸袁紹迎接漢帝劉協,袁紹斟酌一番後,不得不拒絕。

曹操缺少政治影響,因此才需要迎接劉協,而這一點恰是袁紹不需要的。漢末的四世三公身份,在某方面來說,同皇帝有著一樣的號召力。袁紹不需要在自己頭上放個皇帝,他本身便等同「皇帝」。

對曹操影響最大的兩個人荀彧和郭嘉,這兩人有個共同經歷——先找的袁紹,後才投靠曹操。倆人同袁紹有些接觸後,發現袁紹不是什麼「明主」,這才找上曹操。換句話說,曹操是袁紹的備胎。

假如袁紹稍微給點力,荀彧、郭嘉都會待在河北,而不是前往兗州輔助曹操。這便是袁紹的政治號召力。曹操靠撿袁紹「剩下的」人才。

曹操將劉協拉上自己的戰車,卻沒法一步登天。曹操要利用劉協的影響力,便沒法完全把他當作傀儡,東漢朝廷還要繼續運作,仍需要眾多大臣的支持,而曹操的權威尚達不到「一言堂」。

曹操只能一步一步靠近權力中樞。

天子所在便可看作「司隸」,曹操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掌控司隸,也就是拿下司隸校尉一職。同時,他也許有參與朝政的權力,便有了「錄尚書事」。

曹操需要不是權力,因為他手中的軍隊便是他的權力,誰也奪不走,他更需要的是政治地位——三公。單論權力,三公不一定比得上尚書令、錄尚書事、侍中等,但貴在地位最高,乃是天子之下第一人(大將軍地位不定,時高時低)。

隨著年齡的增長,劉協奪回權力的慾望越來越強烈,董承、伏完等外戚,也希望執掌權柄,而這時曹操有北方的大敵袁紹,是劉協等人奪權的最佳時機。

衣帶詔中,董承聯合諸多勢力,有曹操親信大將王子服,有親漢勢力越騎校尉種輯、議郎吳碩,還有勉強算作諸侯的劉備。而衣帶詔想成功只有一個辦法——刺殺曹操。只有曹操死掉,「衣帶詔」勢力才能接收曹操留下的權力空白,以及抵擋曹操餘下勢力的反撲。

衣帶詔爆發於建安四年末至建安五年初,這一年的劉協早已成人,漢室對天下仍有一定的威信。若他們謀刺曹操成功,劉協確實有執掌權柄的機會,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面對劉協、董承的謀逆,曹操沒有想像中的暴怒,也沒有大罵劉協、董承是白眼狼、恩將仇報。他明白誰也抵擋不了權力的誘惑,他最需要想明白下一步怎麼走。

曹操有三種做法,一是殺掉劉協,二是無視劉協,大家一拍兩散,三是裝作劉協沒有參與衣帶詔,大家繼續合作。

殺掉劉協是最過癮也是最無腦的做法,更別說有前車之鑒了。董卓掌控洛陽後,第一件事便是廢殺少帝劉辯。有人說董卓是為了宣示權力,但正是這一步將董卓推向深淵。

董卓同曹操類似,有軍事實力而無政治資本,他沒有認識到皇帝是他手中最大的政治籌碼。董卓卻親手把他毀掉。僅靠軍事手段的勢力,沒有一個能長久的,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蒙古。

曹操有遠見,有抱負,不會輕易廢棄劉協這張王牌,更別說殺掉他了。他將衣帶詔的罪過全部歸於董承幾人,高高祭起屠刀,大肆殺戮。剪除劉協的羽翼後,劉協只是個孤家寡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